人民網
人民網

安徽“億元村”的致富“密碼”

人民網記者 李闊、周坤
2023年12月25日14:47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安徽省滁州市目前有兩個“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一個是遠近聞名的鳳陽縣小崗村,而另一個則鮮為人知,它是位於來安縣的林橋村。

驅車從來安縣北高速口出來,就到了林橋村。一下高速,馬路中間的綠化便與眾不同,盤龍、雲朵等造型各異,層次分明的蜀檜等苗木,無不彰顯著鄉村特色。

位於滁州市東北丘陵地帶的林橋村,既沒有沃野千裡,也沒有豐富礦藏,那麼它是如何成為“億元村”的?近日,記者走進這裡,探尋一個自然風光與產業繁榮交織的“小村故事”。

俯瞰被苗木包圍的林橋村。來安縣委宣傳部供圖。

俯瞰被苗木包圍的林橋村。來安縣委宣傳部供圖

小苗木敲開“致富門”

半個世紀前,林橋村是周邊有名的后進村。該村地處江淮分水嶺沿線,交通閉塞,資源匱乏,“貧困”成為當地群眾揮之不去的“帽子”。

窮則思變,變則通。上個世紀70年代,林橋村兩委變通發展思路,充分調動村民積極性,揚長避短,利用當地適合發展苗木的土壤、氣候優勢,從南京林業大學引進樹種,發展特色苗木產業。

林橋村黨總支副書記楊滿田回憶稱,一開始,村裡確立了“以花木促進發展,以花木走向富裕”的發展思路,牽頭成立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由村兩委干部帶頭入社,並充當合作社政策“宣傳員”,先后動員了360戶苗木種植“散戶”加入合作社抱團發展。

林橋村村民修建苗木。來安縣委宣傳部供圖

林橋村村民修剪苗木。來安縣委宣傳部供圖

緊接著,林橋村黨總支設立林橋經紀人支部,培養起一支500余人、遍布全國的苗木經紀人隊伍,打通外地銷售渠道。

除了“走出去”,林橋村還在22個村民組安裝了66個調頻高音喇叭,讓苗農第一時間獲悉收購信息。根據苗木分布情況,林橋村先后修建了1處大型苗木貨場、6處小型苗木貨場,為苗農銷售苗木節省運輸、人工費用。

從摸著石頭過河到發展之路欣欣向榮,經過幾十年苦心經營,現在的林橋村苗木種植面積已達1.2萬畝,佔到全村面積的90%。

如今,林橋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苗木村,苗木產業成為當地支柱產業,村民們靠苗木經濟實現了致富增收。該村苗木銷售遍布全國20多個省市,年銷售額達1.6億元,成功入選“2020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

林橋村村民修建苗木。來安縣委宣傳部供圖。 (2)

林橋村村民修剪苗木。來安縣委宣傳部供圖

“在林橋,家家會種樹、戶戶能賣苗,村民們靠苗木經濟實現致富增收。2020年,全村農業人口4300人,人均純收入達到2萬元。”楊滿田說。

過去,林橋村有個出了名的“老三看”:一看林橋斷頭路,二看林橋破草屋,三看林橋斷炊戶。

如今,林橋村有了“新三看”:一看林橋樹,二看林橋柏油路,三看林橋富裕戶。

由老向新,由貧向富,“億元村”場景切換的背后,是當地不斷做好“綠色”文章,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實現產業的多元化發展,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作出了生動注腳。

林橋村村民修剪苗木。人民網記者 周坤攝。

林橋村村民修剪苗木。人民網記者 周坤攝

提檔升級“再出發”

近年來,由於市場同質化加劇,低端苗木供大於求,發展遭遇瓶頸。“億元村”如何實現新突破,林橋村人將目光盯上了高端苗木。

在楊滿田看來,市場對苗木的需求,從過去的綠化、美化,逐漸變為藝術化,“一棵樹就是一個景、一幅畫”。因此,他認為,市場對造型樹、地景樹需求量很大。

走在林橋村的道路兩旁,隨處可見造型各異的蜀檜、黑鬆,既別致又很有創意。為了提高苗木附加值,如今,林橋村積極引導苗農由綠色苗木向盆景造型苗木轉型,並且引進了兩家龍頭企業,起到示范帶頭作用。

俯瞰被各式各樣苗木包圍的林橋村。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俯瞰被各式各樣苗木包圍的林橋村。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同時,通過舉辦講座、廣播宣傳等方式,引導村民樹立轉型發展意識,再通過改良種植方式、引進新品種、推廣“容器苗”等舉措,帶領村民跟著合作社、大戶一起轉型。

12月中旬,皖東大地已進入嚴寒。然而,寒風冷雨卻擋不住顧成強種植苗木、開拓市場的腳步和決心。近日,他剛從外地買回1000多棵黑鬆,緊接著一頭扎進了苗木花卉基地,指導苗農修枝、打葉、定型。

“再過個五六年,等我把這批苗木做好造型,它們身價就能翻上十幾倍。”看著眼前的苗木,顧成強心裡“美極了”。

俯瞰林橋村苗木。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俯瞰林橋村苗木。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除了轉型,林橋村還有更長遠的規劃。因為毗鄰江淮分水嶺風景道,林橋村正在探索“苗木+旅游”的產業融合發展之路,並且依托龍頭企業,向林產品流通、銷售、設計、旅游等進行“后向”延伸,實現一體化經營。

“依靠苗木產業搞起鄉村游,吃上‘生態飯’,讓林橋村發展再上一個台階。”談及未來,楊滿田信心滿滿。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因地制宜選擇富民產業、發展特色產業,是滁州以產業振興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的一大實招。

全椒的薄皮山核桃、琅琊區的滁菊、天長的芡實……在滁州,越來越多的鄉村開始立足資源稟賦進行科學探索,打開了“致富密碼”,一幅產業興旺、農民富足、治理有效的鄉村振興畫卷徐徐展開。

(責編:艾宇韜、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