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楓橋經驗”60周年系列報道⑥

舟山普陀:乘“楓”破浪 提升基層矛盾調解質效

秦銘澤
2023年12月28日10:52 |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小字號

“如果說普陀區社會治理中心是矛盾調解的‘全科醫院’,那麼海上融治理中心就是海上矛盾調解的‘專科醫院’。”舟山市普陀區社會治理中心副主任、普陀區海上融治理中心主任袁曉女用生動的比喻,介紹起普陀區社會治理中心和剛剛成立的普陀區海上融治理中心。

作為社會治理領域“最多跑一地”的樣板地,2017年,普陀區把“最多跑一次”改革引入社會治理領域,創新設立了普陀區社會治理中心,整合25個群眾矛盾糾紛化解訴求最多的部門入駐,構建了“網格—社區—鄉鎮—區”四級聯動體系,形成新時代社會治理的“普陀模式”。

舟山市普陀區社會治理中心。人民網 秦銘澤攝

舟山市普陀區社會治理中心。人民網 秦銘澤攝

舟山市普陀區作為海洋大區,海上重大糾紛佔全區重大矛盾糾紛總量一半以上。近年來,該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探索海上融治理方法路徑,形成了以“海陸統籌、多跨協同、社會參與、法治保障、數字賦能”為特征的新時代“海上楓橋經驗”,基本解決了海上矛盾糾紛化解難、安全風險防控難、海洋治理協同難等現實問題。前不久,普陀區沈家門街道入選全國“楓橋式工作法”單位。

據了解,普陀區海上融治理中心由普陀區委政法委牽頭,聯合寧波海事法院、普陀區海洋漁業局和區社會治理中心共同打造,這也是浙江省首個實體化一站式海上矛盾糾紛解紛站。該中心佔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設有海上服務中心、法治服務中心和數智管控中心,聚合了涉海涉漁突出問題前端治理、涉漁糾紛調解、海上審判服務等功能,充分發揮多元化解力量,通過數字化手段、法治化方式解決海上矛盾糾紛,將矛盾糾紛快速妥善化解在前端。

近期,入駐海上融治理中心的寧波海事法院法官與多個行業協會、行政機構的工作人員,成功聯調了一起因海上船隻相撞造成燃油泄漏而產生的清污費用糾紛。“寧波海事法院自貿區法庭及涉海涉漁相關單位常態化入駐海上融治理中心,受理案件處置更快,可受理的案件范圍更廣,是老百姓家門口的‘解紛站’。”袁曉女介紹。

舟山市普陀區海上融治理中心挂牌成立。人民網 秦銘澤攝

舟山市普陀區海上融治理中心揭牌成立。人民網 秦銘澤攝

“從案子本身來講,依法處理是最專業的,老百姓可以信服,但老百姓也是有一定情緒的,所以我們就加上了‘情’的部分,像我們‘東海漁嫂’、海上‘老娘舅’這些帶有涉海、涉漁方向的社會力量就應運而生了。”袁曉女說。

據了解,舟山“東海漁嫂”原為漁民家屬的代名詞。從最初以個體參與漁區漁村基層治理,到成立女性社會組織助力服務舟山群島新區建設和社會治理現代化,“東海漁嫂”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為普陀區社會治理中心“東海漁嫂”“丁心”工作室專職調解員,丁嬌嬌從事調解工作以來,共化解糾紛近千件,“無論何時,我們都要為老百姓主持正義和公道,勇做維護婦女群眾合法權益的領航者。”

和諧的出海氛圍。人民網 秦銘澤攝

和諧的調解氛圍。人民網 秦銘澤攝

“如果碰到海上矛盾糾紛,我們一般有兩種處理方式。一種是針對輕微的海上剮蹭等事故,我們就近聯系附近作業的調解船,由海上‘老娘舅’當場進行矛盾糾紛調解化解處理。如果稍微復雜一些的,我們就把他們引導至海上融治理中心,由專職調解員和‘老娘舅’配合解決,‘東海漁嫂’從中做好家屬安撫工作。目前來看,採用這種專職調解員和海上‘老娘舅’、‘東海漁嫂’配合調解的方式,調解矛盾糾紛化解率達到了90%以上。”普陀區海上融治理法治服務中心主任徐海東說。

海上融治理中心調解員孫明強正在進行調解工作。人民網 秦銘澤攝

海上融治理中心調解員孫明強正在進行調解工作。人民網 秦銘澤攝

除了海上“老娘舅”、“東海漁嫂”隊伍,普陀區還建立了矛盾糾紛“以外調外”等機制。“都是老鄉,大家彼此相對熟悉,很多話都好說,尤其是涉及我們老鄉的糾紛,調解起來也就順當很多。”這是丁四開展調解工作中的一幕。丁四是一名新居民,也是“徽商平安義工隊”負責人,除志願服務外,他還經常參與矛盾糾紛調解。

“今年4月,某漁船船東蔡某某因經營不善,拖欠我們6名老鄉船員工資近5萬元。通過漁業協會相關部門的努力和我們共同協作,成功調處了這起矛盾糾紛。”丁四介紹。

2023年以來,普陀區積極探索海上矛盾糾紛法治化建設的正確路徑和有效方法,全面提升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累計化解各類涉海企業矛盾糾紛520余起,涉案金額2.1億元。“海上融治理中心的建設,是踐行浙江省法治軌道、預防化解矛盾糾紛試點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將充分發揮分層分類處置,‘五調’對接化解,司法確認保障,聯合社會力量參與,將矛盾糾紛快速妥善化解在前端,為傳承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提供具有海島城市辨識度的‘普陀解法’。”袁曉女說。

海上融治理中心收到群眾送來的錦旗。普陀區社會治理中心供圖

海上融治理中心收到群眾送來的錦旗。普陀區社會治理中心供圖

從鄉村到城市,從山區到海上,普陀區不斷探索“海上楓橋”新模式,創新社會治理體系,有效破解諸多海上管理難題。依托“‘區、鎮街、村社’三級矛調中心+海上網格四級架構”化解矛盾糾紛,形成以普陀區調解組織為重點、鎮街村社調解組織為基礎、海上網格員為觸角、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為補充的“3+1+N”海上矛盾糾紛全域排查調處網絡體系,堅持簡易糾紛基層調處、疑難糾紛區級化解,實現行業糾紛行業解、村社糾紛就地解,成功打造了老百姓“家門口的糾紛化解地”。

往期回顧

“楓橋經驗”60周年系列報道⑤丨嘉興秀洲:“老鄉”老娘舅 巧解“千千結”

“楓橋經驗”60周年系列報道④丨杭州錢塘區白楊街道:網格議事 議出“民聲”為“民生”

“楓橋經驗”60周年系列報道③丨60年來,“楓橋經驗”何以歷久彌新?

“楓橋經驗”60周年系列報道②丨杭州留下街道的國際化社區“治理經”

“楓橋經驗”60周年系列報道①丨從浙江“余村經驗”看新時代鄉村治理

(責編:秦銘澤、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