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百名專家齊聚 共論萬年文化

下湯遺址的發現,將給台州帶來什麼?

張妮婷
2024年10月28日09:20 | 來源:台州日報
小字號

  10月25日至10月27日,仙居下湯遺址發現四十周年暨“考古中國——長江中下游早期稻作農業社會形成研究”工作會議在台州仙居舉行。

  來自全國考古文博機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120余位考古學家、歷史學家、文物保護專家、上山文化遺址聯盟成員、地方文史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長江中下游早期稻作農業社會的最新研究成果。

  下湯遺址位於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橫溪鎮下湯村,發現於1984年,為距今近10000年的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作為萬年文化史的重要實証,下湯遺址的發掘究竟還有哪些意義,填補了哪些歷史空白?這場工作會議或許能解開部分謎題。

  填補歷史空白

  在下湯遺址現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科技考古室副主任仲召兵,為與會專家們進行講解,一個個土台,一個個器物坑,還有不少半掩埋在土裡的陶器、石器。壕溝、土台、房址、墓葬等遺跡現象,初步呈現在眼前的萬年下湯原始聚落圖景,讓眾多專家連聲驚嘆。

  “這裡的遺址文化層堆積厚達2.5米,包括上山文化、跨湖橋文化、河姆渡文化、好川文化四大階段,如此跨度的文化序列在浙江具有唯一性,在已發掘的上山文化遺址中聚落要素最為完備、結構最為清晰、內涵最為豐富。”仲召兵介紹。

  “出土的文物、陶器等,都可以佐証這是所有上山文化中意識形態最豐富、發展水平最高的一處遺址。”原浙江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王海明對下湯遺址出土的陶器看了又看,他認為,“下湯罐呈現的紅色,是我們國家年代最早、最純正、最艷麗的中國紅。”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教授秦嶺對下湯遺址的意義作了強調,她說:“隨著下湯遺址的發掘,填補了歷史空白。原來我們對上山文化區域的了解主要集中在金衢盆地的中心部位,現在下湯遺址呈現了這麼大規模的一個聚落,其村庄要素非常齊全,不管在內容上還是空間分布上,都是對上山文化的很大補充。”

  “下湯遺址最大的發現,就是初步揭露了一個早期農業社會的狀態。新石器時代中國北邊是旱作農業,南邊是稻作農業。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証據表明下湯遺址是以稻作農業為基礎的。我們談到稻作農業的起源,這種生產生活方式的起源,下湯遺址是一個重要的節點。”北京大學一級教授趙輝表示。

  帶來全新謎題

  下湯遺址的發現,在填補歷史空白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新的謎題。

  “今天看到下湯遺址,我感到非常震撼,這些年來,下湯遺址考古工作有了這麼多令人驚喜的發現,也留下了許多目前還無法破解的密碼。”浙江省文物保護利用協會會長楊建武說。

  下湯遺址的器物坑是專家學者們討論的熱點之一。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蔣樂平是上山文化的發現者與命名者,這次他來到下湯遺址,與眾多專家一同探討下湯遺址的奧秘。“下湯遺址是上山文化中出土文物最豐富的一處,對我們揭秘早期村落結構、內涵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下湯遺址還發現了一些精神層面投射到村落結構上的內涵,器物坑數量多、非常集中,這在新石器時代其他文化中很少見,我們都非常好奇,可以說器物坑是上山文化的密碼,還有待破解。”

  “這些器物坑可能是中國最早的祭壇與祭坑。”湖南大學教授郭偉民推測,“在一個比較平的地方建立台子,邊緣上挖坑埋器物,這符合祭祀行為特點,而且這種祭祀行為一直影響到長江流域的萬年歷史進程。”

  下湯遺址發現的墓葬,同樣帶來了新的問題:這是否能揭示人類社會不平等的起源?

  “我們沒有預期會發現這麼高規格的墓葬。”秦嶺說,“原先在橋頭遺址發現墓葬的時候,我們認識到,原來一萬年前的時候,人們已經有了村落,有了生死觀念。而這一次的發現又一次帶來了突破,體現出當時已經存在一定程度的社會不平等,雖然我們目前還不能理解這種社會不平等背后的機制、原因,但是它無疑會對怎麼定義‘什麼是上山文化’起到非常重要的補充。”

  “過去三十年,人類學和考古學一個認識上的重要改變就是認為人類不平等的起源不是新石器晚期才出現的,可以追溯到上萬年前,所以在下湯遺址發現的大型墓葬,如果能得到確認,就是一個特別好的實証。”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陳勝前說。

  守護歷史之書

  下湯遺址面積約3萬平方米,目前已累計考古發掘面積2250平方米,許多秘密仍埋藏在土下,趙輝認為,考古不僅要做好發掘,更要做好保護。“我們在加強考古工作的同時,也要加大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那些以我們目前水平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留待后人解決。”

  談及下湯遺址的保護工作,不少專家為仙居縣委縣政府點贊。

  多年來,仙居縣委縣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文物保護、文化傳承等工作,堅持挖掘與保護齊抓,全力延續歷史文脈,成立以縣委書記、縣長為組長,18個部門、鄉鎮“一把手”為成員的“上山文化”遺址保護工作領導小組﹔聯合下湯村簽訂保護下湯遺址協議書﹔制定並公布《下湯遺址保護規劃》,確定遺址本體、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環境控制區。

  同時,仙居主動與國家文物局、省文物局對接,聯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了萬年上山文化第一個正式挂牌的考古工作站。2022年,下湯遺址入選“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並於當年納入國家文物局重大項目“考古中國——長江中下游早期稻作農業社會的形成研究”課題。

  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在下湯遺址發現四十周年之際,下湯村村民張金苗被授予“萬年文化”守護者稱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室副主任、研究館員、下湯遺址考古項目負責人仲召兵被授予“仙居縣榮譽市民”稱號﹔陳星燦、趙輝、陳同濱三位專家被聘請為仙居下湯遺址考古研究與保護利用顧問﹔仙居下湯遺址被授予浙江省“考古研學基地”。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下湯遺址,加快打造特色文化地標,仙居還推出下湯研學游,實施下湯文化遺產“活化”計劃,開發設計下湯特色系列的文創產品,推出包括下湯遺址發現40周年系列活動,全力推動下湯遺址的文化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底蘊優勢、發展優勢。

(責編:孫鵬、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