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16年時間,他拍下數百種、上萬張鳥類照片

嘉興“追鳥人”見証生態蝶變

張佳麗、劉洪盛
2024年11月18日08:41 | 來源:嘉興日報
小字號

秋天,又到了鳥兒遷徙的季節,也是鳥類攝影師們最忙碌的時候。

在嘉興,有這樣一批“追鳥人”,他們時常斜挎著最重要的“追鳥”設備——超長焦鏡頭相機,跑遍了林間濕地,拍攝了不少高質量鳥類照片,記錄了嘉興生態自然美的一面。

程普就是嘉興最早一批“追鳥人”中的代表。野生鳥類攝影師、房地產人、教育基金會理事長,程普身上有多個標簽,最讓人記憶深刻的,莫過於他作為野生鳥類攝影師的身份。

16年時間,他拍下數百種、上萬張鳥類照片。從愛好到專業,他從鳥類觀察者轉身成為一名鳥類保護者,用一次次艱難的跋涉探索換回一幅幅動人心魄的飛鳥影像,為公眾科普和動物保護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

拍鳥,源於一次不經意間相遇

說起與鳥兒的緣分,還得從程普的本職工作說起。

程普在嘉興市南湖區房地產協會工作,房地產協會的工作主要圍繞從事房地產開發、交易、住房金融等業務范圍開展,其中包括去考察房地產市場。

在考察過程中,每當遇見那些構造精妙的古建筑,程普總會被深深吸引,並熱衷於用相機定格下這珍貴的畫面。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作品日益豐富,為了捕捉更具藝術感的瞬間,2008年,程普購置了自己的第一台專業相機,這台相機伴隨著他走過眾多城市,記錄城市的發展與變遷。“直到很多年后,我將這台相機贈送給了一位熱愛攝影的大學生,希望將這份對美的追求能繼續傳遞下去。”

在拍攝建筑的過程中,程普時常能夠捕捉到鳥兒在建筑物上悠然自得小憩的溫馨畫面。一次,在不經意間,一隻鳥兒闖入他的鏡頭,為原本靜謐的建筑風景照增添了幾分生機。“一張建筑風景照,因為有鳥兒的加入,瞬間變得鮮活而靈動。”程普說。“星星之火,足以燎原”,一次偶遇,激發了程普對鳥類攝影的濃厚興趣。識鳥圖、了解鳥性、查詢鳥類與遷徙信息,從此,他走上了拍攝野生鳥類的漫漫長路。

等待,那一瞬間的到來﹔捕捉,鳥兒的一顰一笑。“對於一個靈動的生命,你永遠無法預知它下一秒的神情與姿態,這種不可預測和挑戰,也正是自然攝影的樂趣之一。”程普說。

在拍攝過程中,他結識了嘉興許多志同道合的野生動物攝影愛好者,在交流中他的攝影技巧得到了顯著提升,更讓他深刻感受到了攝影這一藝術形式所帶來的無盡樂趣。

這些年,程普走遍嘉興各個縣(市、區),也到嘉興以外的許多地方拍過幾百種鳥,電腦硬盤裡存了成千上萬的鳥類照片,能識別300多種鳥類,並熟知它們的習性和活動棲息地。

程普告訴記者,最初與他一起的業余鳥類攝影師全嘉興隻有三四位,隨著這幾年大家的生活水平普遍上升,拍鳥愛好者也漸漸多了起來,“追鳥人”朋友圈發展到現在已經有上百人。

鳥兒,是鏡頭中最美的“模特”

據了解,全球有九大候鳥遷徙路線,其中四條途經中國,嘉興正處在重要的鳥類遷徙路線上,每年春秋兩季的遷徙季,都有大量的鳥類途經、棲息嘉興。

“最近這段時間,‘追鳥人’的群裡又熱鬧起來了,大家時常在群裡分享發現鳥類遷徙的信息。”程普說,因為鳥類的活躍時間一般是在清晨和傍晚,所以對鳥類的觀測拍攝也必須起早貪黑。

拍鳥,講究天時地利人和。要想得到一幅滿意的作品,攝影者可能要按動成千上萬次快門,經過幾天的耐心等待。有一次,程普在“追鳥人”群裡聽說王江涇濕地水域發現了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黑臉琵鷺,據資料記載嘉興已經幾十年沒有出現了。於是他和嘉興大學教師周國勝在水域蹲守近四個小時,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鳥兒有很高的警覺性,盡量與鳥類保持安全距離,不要去打擾它們,用長鏡頭去拍攝,一旦對它們做了不友好的行為,也許它再也不會來這個地方了。”

在拍攝中,大部分時間都在等待,這是個漫長難熬的過程,但程普卻樂在其中。直到傍晚,他通過鏡頭看到白色的大鳥振翅高飛,“沒錯,就是它!”久違的等候就是為了這一刻。

野生動物攝影往往就是這樣妙不可言,早一秒或者晚一秒會得到完全不同的畫面。為了拍到一張獨一無二的照片,程普曾經在悶熱山谷裡搭帳篷駐扎了三天,也曾經為了抓拍鳥兒覓食的瞬間,連人帶著昂貴的拍攝設備掉入泥潭。

多年的拍攝,從最初的摸索到現在的熟稔於心,程普練就了敏銳的觀察力。“鳥兒很調皮,時常隻能看到它掠過的身影,所以拍鳥的前提是對鳥非常熟悉,了解鳥類的習性,才能正確地識別它們。”程普說,“鳥兒是有靈性的,它如果感受到你的善意,才會放鬆警惕,向你展示它美麗的羽毛,攝影師才能捕捉到最美的一面。”

程普的鏡頭裡有大家熟知的小天鵝、有黑白分明的水雉、有小巧玲瓏的紅隼,還有“霸氣側漏”的雕鸮,他的作品總能呈現出鳥兒獨特的神情。

十多年來,從都市的濕地公園到山鄉的靜謐山林,程普用鏡頭定格了鳥兒生存繁衍的珍貴瞬間,更捕捉記錄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溫馨畫面。

愛鳥,更是生物多樣性的守護者

在嘉興攝影圈,程普是響當當的自然攝影師,以拍野生鳥類著稱﹔在環保圈,他又是一名活躍在生態環境保護前線的踐行者。

自然攝影讓程普接觸到了野生鳥類保護,也激發了他對野生動物保護的熱情。十多年連續拍鳥,遇到抓鳥的人,他總要上前勸說一番。程普說,早年他外出拍鳥,車子后備箱總會放一把剪刀,見到捕鳥網就會拆除。“現在隨著法律法規不斷完善,群眾保護鳥類的意識不斷提高,捕鳥行為也越來越少。”

隨著鳥類攝影的深入,程普又多了一個身份:愛鳥護鳥志願者。

有一次,程普的朋友給他打電話,表示有兩隻“大鳥”飛進了一工廠車間,對於不速之客的到來,他們不敢輕舉妄動,第一時間撥通了程普的電話請求支援。隨后,程普趕往現場,經過現場辨認后,確認這是國家二級重點野生保護動物——紅隼。經過檢查后發現紅隼並沒有受傷,僅僅是在撞擊后有些受驚,在採取相關救助措施后,找了一處空曠的草坪將紅隼放飛。“紅隼在上空盤旋了幾圈,清脆地鳴叫了一聲,那聲音好似在說感謝,這一刻,讓我們覺得自己做的事情非常有意義。”這些年,程普和他的伙伴們成功救助了國家一級、二級保護鳥類十多隻。

“生態好不好,就看鳥多少。”從鳥類的分布、數量及其動態變化,可以反映出一個地區生態環境的優劣。

程普回憶起剛接觸鳥類攝影的時候,嘉興不少地方的生態環境較差,早年嘉興市記錄的野生鳥類隻有100多種,這幾年,隨著嘉興生態環境的大幅改善,水質變好了、水域變多了、空氣變清新了,越來越多的珍稀鳥類在嘉興留下身影。

“候鳥具有遷徙的生活習性,它們對環境的變化最為敏感,因此鳥類種類數量的變化,最能體現環境的改善程度,正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程普說,現在嘉興市記錄的野生鳥類已有300多種,除了環境上的改變之外,還得益於當前觀測手段和設備的進步,以及觀測群體數量的增多。

“市民若是想觀鳥,最方便的方式就是去身邊的公園、濕地裡逛逛。”程普說,這些年,嘉興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他常常會到市區的各大公園逛逛,其間拍到不少珍稀鳥類。

隨著生態環境水平的提升,嘉興出現的珍稀鳥類品種越來越多。2024年4月,在嘉興市生態環境局、嘉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支持下,由程普審核和編纂,匯集嘉興20多位鳥類攝影師的心血之作,《嘉興市野生鳥類名錄1.0》正式發布。這部名錄匯集了全市范圍內已出現蹤跡並考証的389種鳥類,其中13種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71種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其中還包括鳥類分布和習性等信息,為公眾了解和保護野生鳥類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在業余時間,程普和同伴已連續多年舉辦野生動物攝影展,對公眾開展野生鳥類科普,還共同參與志願者工作,比如協助進行鳥類普查、遷徙觀察和棲息地保護,在社區、學校舉辦講座和培訓,普及鳥類保護的重要性,引導更多人加入這一保護行動。

“環境保護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看到包括鳥類在內的生物更多地出現在我們身邊。”程普說。

(責編:艾宇韜、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