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醫療服務“搬”回家
寧波2024年建成7000多張“家庭病床”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過年好,阿婆!今天走路腳還疼嗎?”2月3日上午10點,寧波奉化西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朱寅瑩醫生來到下宅弄村74歲的屠阿婆家,為阿婆的糖尿病足消毒、換藥。
2024年5月,考慮到老人孤身一人,西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其建立了“家庭病床”,由醫生定期上門為阿婆治療。經過8個多月的上門治療,阿婆的病足已基本痊愈,患處長出了新的肉芽組織。
“‘家庭病床’幫了我大忙,在家就能接受治療,不然我一個人不知該咋辦。”屠阿婆拉著朱醫生,一再感謝。
把病床從醫院“搬”到居民家中,醫護人員上門服務,“家庭病床”備受歡迎。西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董亞波告訴記者,“家庭病床”越來越受青睞,目前該中心的“家庭病床”已增至112張。
據統計,2024年寧波建成7000多張“家庭病床”。“‘家庭病床’建床僅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需定期換藥、定期更換尿管的晚期腫瘤患者、創傷患者、偏癱患者、高血壓與糖尿病合並慢性嚴重並發症患者等可以申請建立。”寧波市衛健委基層處處長張鵬飛介紹,“家庭病床”相關治療費用已被納入醫保。
“家庭病床”的設立,不僅解決了因病臥床、行動不便等特殊群體的就醫難題,還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東錢湖鎮76歲的董阿婆在3個月前摔倒致右股骨骨折,手術出院后,錢湖醫院為老人建立了“家庭病床”。老人兒子算了筆賬,“家庭病床”的建床費為50元/次·人,按醫院普通病床床位費每天50元計算,90天建床周期內,僅床位費就可節省幾千元。
據了解,“家庭病床”上門服務費為100元/次·人,按農保報銷80%計算,每次隻需自掏費用20元。
業內人士認為,“家庭病床”為老百姓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提高了基層醫療資源的利用效率。錢湖醫院副院長杜麗君就說,設立“家庭病床”,可騰出病床給那些病情更嚴重的患者,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醫院病床的周轉率。
為給“家庭病床”患者提供優質服務,寧波各地紛紛推出創新舉措。如北侖區推廣“一站式”上門服務,患者在家就能看病、採血、檢查、刷臉支付。奉化區試點推出互聯網數字智能一鍵遠程視頻巡診服務,對“家庭病床”患者開展血壓、血糖、心率等指標遠程健康監測。
“一張小小的‘家庭病床’是便民就醫的生動寫照。”張鵬飛說,“家庭病床”是社區服務、醫療服務的融合創新,是促進醫養融合的重要措施,也是社會的一種剛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