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永嘉:打造24個“村節” 書寫千年古鎮新答卷
以節氣為點,過24個“村節”。剛剛過去的一年,溫州市永嘉縣楓林鎮以“村節”為IP持續開展文旅實踐活動,鏈接了鄉情與文化,激活了古鎮旅游與發展,書寫了千年古城復興的新答卷。
楓林是永嘉學派的發祥地之一,曾是楠溪江流域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然而,面對如今的經濟大潮,積澱多年的古鎮傳統文化日漸式微,特色傳統慶賀活動成為人們的記憶。如何尋找復活古鎮之路,將日漸消逝的溫馨濃郁鄉村味找回來?
2024年開年,該鎮啟動了持續一年的文旅實踐方案——以節氣為點,過24個“村節”。立春當天,楓嶺社區“村節”節氣系列活動拉開了序幕。
在推廣節氣文化的時候,楓嶺社區也做了詳盡的田野調查,將農事規律與鄉村民俗相結合,通過問詢村裡的老人、查找資料,復原了很多制作食物的古法。
“比如古法番薯糕、古法豇豆餅。這些食材的做法是當地年輕人聞所未聞的,卻是老人家魂牽夢縈的味道。”在楓嶺社區黨委委員徐成龍看來,除了恢復傳統美食,還有文化挖掘,不少民俗活動都被安排在節氣活動裡。
2024年9月,正線全長276公裡的杭溫高鐵正式通車。而杭溫高鐵楠溪江站所在的位置,就在楓林鎮。南下北往的旅客,將此作為深入楠溪江的第一入口。“日常楓林的游客量為兩三百人,到了周末或者節假日,這個數量可以破千。”徐成龍介紹,“村節”活動引得游客慕名而來。
楓林古城,始建於北宋崇寧五年。2021年,浙江省政府將楓林列為千年古城復興項目,這也是溫州市唯一一個千年古城復興項目。復興項目啟動以來,徐定超祖居、故居,御史祠和一批古建筑得到修繕,古鎮中軸線聖旨門街路面和店鋪及池塘進行了整修,千年古城的面貌煥然一新。如今,24個“村節”早已融入古城復興的文化肌理,為古鎮旅游與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過24個“村節”,讓楓林千年古城從特色文化節慶活動裡嘗到了甜頭。從地方民俗中挖掘推出了“二十四節氣”民俗活動,不僅恢復了傳統節日,傳承了節日文化,更是創新打造了新玩法、重塑了新IP,吸引一批批游客紛至沓來。
“每場‘二十四節氣’活動,我們都會進行記錄剪輯,然后發布到網絡平台。”徐成龍說,隨著越來越多的人來到村裡參加民俗活動,現在村裡很多村民選擇在家門口開店經營。
24個“村節”讓楓林鄉村振興加速前進,讓百姓共同富裕有了盼頭。“蛇年,我們准備擴大村節規模,並推出‘24×3’模式,即將外地客人引來,第一天體驗村節氛圍,第二天節日活動儀式展示,第三天由客人選購節日食品帶回去與親友分享。希望由此帶動楓林的鄉村旅游業發展,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徐成龍說。(馮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