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金華市綠地系統專項規劃》公布

金華打造特色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倪晗
2025年03月21日08:42 | 來源:金華日報
小字號

3月20日,金華市公布《金華市綠地系統專項規劃(2022—2035年)》,標志著金華市綠地建設邁入系統化、全域化新階段。《規劃》指出以構建安全穩定的生態格局奠定綠色基礎設施,以交融通達的水綠網絡聯系城景、城鄉,以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各類綠地創建品質人居環境,融山、水、林、田、湖、城於一體,打造具有金華特色的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和美宜居公園城市、浙江之心詩畫城市。

《規劃》重點范圍為中心城區和中心城區控制范圍。中心城區包括金華主城和金義新城﹔中心城區控制范圍包括11個街道、7個鎮、4個鄉,約800平方公裡。

市域綠地系統規劃方面,《規劃》創新提出“一心三片區、九江十一廊”市域生態空間格局,通過系統整合自然資源,構建全域生態保護體系。其中,“一心”即以中部丘陵山地為核心打造都市生態綠心,作為調節城市氣候、涵養水源的天然屏障﹔“三片區”依托山脈形成東、南、北三面生態屏障,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水土保持功能﹔“九江十一廊”則以九大干流和11條生態廊道串聯城鄉,形成貫通全域的生態血脈。這一布局突破傳統城市綠地發展建設的局限,通過山水林田湖系統治理,既守牢生態安全底線,又為城鄉融合發展預留彈性空間,體現了全域生態治理的先進理念。

市區綠地系統規劃方面,《規劃》明確要構建“兩山八楔擁城、三江四廊連城、廿溪百園營城”的立體化綠地體系。文化北山與悠然南山構筑南北生態雙屏,八大生態綠楔如綠色手指嵌入城區,防止城市無序蔓延﹔金華江、東陽江、武義江三江六岸景觀帶與四大通風廊道交織成網,形成“藍綠交融”的生態基底﹔20條溪流濱水綠地和百處公園星羅棋布,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通過“山—水—城—園”多維聯動,既延續城市歷史文脈,又構建起可呼吸、可生長的彈性城市結構,為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系奠定基礎。

《規劃》按照五級公園建設體系,從郊野公園到口袋公園層層遞進,精准匹配不同生活場景需求。郊野公園依托自然山水打造周末休閑目的地,城市公園構建區域級生態地標,片區公園滿足15分鐘生活圈需求,社區公園與口袋公園則嵌入街巷角落,實現“轉角遇見美”。這種梯度化配置打破傳統“重規模輕服務”的綠地建設模式,通過科學測算服務半徑與功能配置,真正實現公共空間的高效利用與公平共享。另外,《規劃》還特別設立古樹名木保護篇章,計劃建設42處古樹名木園,對50年以上珍貴樹種實施建檔保護,讓古樹名木成為城市記憶的活化石,既提升市民文化認同感,也為城市增添獨特的人文景觀標識。

《規劃》明確分步實施路徑,近期重點推進90處結構性綠地建設,完善二環路、高速沿線防護林帶等。探索建立動態監測評估體系,確保每片綠地“建得成、管得好、用得久”,為生態資產長效運維提供制度保障。

(責編:艾宇韜、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