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種業“芯片” 發展智慧農業
金華農業向“新”提質

陽春三月,春意盎然。金華市婺城區農機手洪志塘熟練操控著旋耕機,在田間來回穿梭。“這台鐵牛勁頭足,單日作業量在50畝以上。”他笑道。今年洪志塘承接的萬畝農機訂單,恰是金華農業向“新”提質的生動注腳。
種業“芯片”育出
“黃金效益”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近年來,金華錨定地方特色生物種業振興,創建專業實驗室集群,開展育種技術攻關。
在金華市農科院國家水生蔬菜育種創新基地內,農技人員忙著指導茭白新品種間苗,為茭白的優質高產奠定基礎。近年來,該團隊立足生產實際,積極開展產業提升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攻關,建成國家水生蔬菜育種創新中心、浙江省特色水生蔬菜育種與栽培重點實驗室、浙江省水生蔬菜種質資源圃等平台﹔成功育成茭白、籽蓮、菱角等特色水生蔬菜新品種20余個﹔配套綠色高效栽培技術和機械裝備,解決了水生蔬菜種苗質量不穩定、品種類型單一等問題,實現水生蔬菜單產提高20%以上,畝經濟效益突破萬元。
除了水生蔬菜,金華還承擔著水稻、蔬菜、旱糧、茶樹、萱草等作物的省級保護任務,已形成“6+N”種質資源圃總布局。
“不僅要育出好種子,更要讓種子長出‘黃金效益’。”金華市農科院黨委書記、院長鄭寨生表示。2024年,全市選育的9個新品種中,“金早645”入選浙江省主導品種,推廣面積15.36萬畝,新增效益1688萬余元﹔國內首個“葉果兩用”茶樹品種“金茶18”,配套全產業鏈加工技術,實現畝產茶葉籽油36公斤,畝增效益5000元以上﹔“金康1號”金線蓮新品種通過設施集約化栽培,最高畝產值可達31.5萬元以上,畝均效益達10萬元,成為山區“共富金鑰匙”。從水生蔬菜到特色藥材,金華正以“實驗室+田間”的雙向聯動模式,將種質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勝勢。
智能農機補鏈強鏈
農機研發必須“接地氣”。金華農機的突圍之道在於緊扣產業痛點,用“定制化”方案破解“無機可用”困局。面對丘陵山地多、勞動力短缺等現實挑戰,金華以省農機院為技術支點,2024年聯合農機企業實施中央一體化、省“尖兵”“領雁”等重大項目11個,研制新型農機10台(套),成為浙江機械強農的科研排頭兵。
丘陵山地薯類收獲機通過浙江省“首台套”認定,提高綜合作業效率30%以上﹔食用菌液體菌種自動接種生產線佔全國細分市場80%以上,累計綜合效益21億元﹔乘坐式採茶機實現首台國產代替進口,列入浙江制造“品”字標產品,目前已累計銷售12台﹔茭白聯合收獲機配套宜機化栽培模式,作業效率達2畝/小時,每畝人工成本直降2000元,徹底改寫“彎腰採茭”的歷史。
近日,由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總站主辦的丘陵山區農機推廣“田間日”活動在武義舉辦,現場共展示以丘陵山地拖拉機和動力底盤、果園作業機械、茶園作業機械為主的各類丘陵山區旱地、園地、水田作業機具50余台(套),其中三成以上成果是金華參與或主導的。同期舉辦的第三屆中國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博覽會暨中國(永康)農林裝備博覽會上,金華農機企業展區亮點紛呈,吸引了眾多國內外客商。
“得益於產品競爭力的提升,這幾年我們的產品銷量一直在增長。”浙江某農業裝備有限公司農機研究院院長張寶歡說。
數字變革
重構農業生態農事服務
在金華智慧農業的版圖上,“好樂耕”農事服務中心數字化管理平台讓“會種田”變成“慧種田”。
該平台通過物聯網傳感器實時監測土壤溫濕度、光照強度等20余項指標,配合AI算法生成精准施肥方案、病虫害防治方案,還可以根據實時數據分析,結合水稻生育期,生成農事簡報。農戶隻需通過手機上的小程序便可預定農事服務,並跟進訂單進展。
“數字技術讓農業從‘靠天吃飯’轉向‘知天而作’。”“好樂耕”農事服務中心生產部經理祖洪影介紹,2024年該公司提供了工廠化育秧服務3萬畝(其中早稻1萬畝),帶動周邊超百戶農戶增收,而今年已接到工廠化育秧訂單約2萬畝。
類似的智慧化實踐正在金華多點開花:浦江縣在葡萄產業上推廣應用數字化管理,用“數字技術+互聯網思維”賦能葡萄園種植銷售,每畝增加效益超10%﹔蘭溪市湯友貴家庭農場創新應用數字化生產管理系統,畝增效益20%以上,入選全省智慧農業十大典型案例。
除了數字化管理平台,無人機正逐漸成為農業生產中的主角。東陽市現代農業服務中心採用“植飛農業+農機大戶”聯營模式,為種糧大戶提供從培訓指導到保養維修的全方位配套服務,打通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最后一公裡”。目前,該中心擁有80余架植保無人機,持証飛手60余名,2024年服務面積約38萬畝次。
這些變革背后,是金華對智慧農業的前瞻布局。截至目前,全市共創建省級數字農業工廠(牧場、漁場)38個、未來農場4個,未來農場數量位居全省前列。
農業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在於強化“科技內核”。從實驗室裡破土而出的種業芯片,到丘陵山地間活躍的智能農機,再到數字雲端流轉的農業生態,金華農業的這場“質變”,為我國農業現代化提供了鮮活樣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浙江啟動春耕備耕暨送科技下鄉活動
- 人民網台州3月22日電 (記者張帆)今日,以“科技服務春耕 創新驅動共富”為主題的浙江省春耕備耕暨送科技下鄉活動啟動儀式在台州市黃岩區舉行。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規劃的謀篇布局之年,也是以“千萬工程”牽引城鄉融合發展、縮小“三大差距”推進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開局之年,夯實糧食生產這一基礎至關重要。 啟動儀式現場。…
- 杭州上城:企業“唱主角” 人才站“C位”
- 干部隊伍要干到位、優質服務要對准位、企業人才要站“C位”……3月21日,以“奮進上城,我就位”為主題的杭州市上城區都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在杭州召開。 以創新為核,凝聚先鋒力量 大會伊始,率先集中表彰了一批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和人才:25家企業獲“2024年度上城區重大貢獻企業”、17家企業獲評“2024年度上城區優秀成長企業”、39家獲評“2024年上城區優秀人才科技企業”、118家獲評“2024年上城區經濟攻堅先鋒企業”……企業家成為大會的主角,在聚光燈下接過象征榮譽的獎杯。 在分享環節,企業家從各自行業、不同層面,向大家展示了上城企業創新制勝的不變追求、敢為人先的飽滿激情。…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