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杭州加快打造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新樣態

產科教融合賦能新質生產力 構建校企合作共贏生態圈

王厚明
2025年04月25日08:52 | 來源:杭州日報
小字號

職業教育正迎來“黃金時代”。

2025年全國兩會上,職業教育成為熱議焦點。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為職教改革指明了方向。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在“部長通道”上特別提到了職業教育,“我國現代制造業70%的人才來自職業教育培養。”這充分彰顯了職業教育在支撐現代產業體系中的核心地位。

2024年,浙江省委、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職普有效融通、產教深度融合、科教創新融匯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從國家到地方,均把職業教育擺在了經濟社會發展和教育改革創新更加突出的位置。

當下的杭州,正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努力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城市范例,需要建立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上,這對高端工程技術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儲備提出更高的要求,也為推進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升級提供了契機。

4月26日,杭州市職業教育活動周將正式啟幕,我們一起盤點杭州職業教育的新發展、新變化。

推進兩類試點班 打破中考“一考定終身”

破解單向流動 暢通“學習賽道”互轉

過去經常有這樣的情況:普高裡有部分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發現適應不了普高的學習節奏﹔職高裡也有部分學生,文化課成績不錯,當年因為中考發揮失利,對普高依然充滿向往。能否打破中考“一考定終身”?

2025年,杭州市區各類高中招生又多了兩種新類型——普職融通試點班和綜合高中試點班。其中,中策職業學校和源清第二高級中學,人民職業學校和杭州第九中學將合作開設普職融通試點班﹔美術職業學校的繪畫專業,將開設綜合高中試點班。

“職普融通,去年已經率先在余杭區、臨平區、富陽區、建德市開展試點,今年將首次在主城區開展探索。”杭州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職普融通試點班將在集中統一第一段招生,第一學期先設在中職學校辦學,普職兩所學校互派教師,推進普職教育資源相互滲透和共享。

這些年,全國各地都在嘗試推進“職普融通”。其中最大的難題是“融而不通”,存在普高和職高之間單向流動的情況。如何實現從“單向流動”向“雙向奔赴”邁進,杭州努力“破題”。

一個重要舉措便是“職普融通試點班的學生,可根據自身學習情況自願提出轉換學校申請”,這為普職學生的雙向流動提供了制度性依據。“杭州普職融通的探索力度很大。”杭州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學生有兩次融通的機會。第一次是在第一學期末,學生提出申請,人數低於50%的,可全部融通到普高﹔高於50%的按一定規則進行融通,人數達到總人數的50%為止。第二次是在第二學期末,融通到普高的學生如果覺得不適應,可以再次融通回中職學校。

美術職校繪畫專業開設綜合高中試點班,同樣是一種新的嘗試。該班集中統一在第一段招生。試點班高一學年開設文化基礎課程+藝術基礎課程+職業類課程,到高一學年或高二學年結束時可根據自願原則選擇學習側重方向。選擇普高方向的學生,繼續學習文化基礎課程+專業類課程,參加全國普通高校藝術類招生考試。選擇職高方向的學生,學習文化基礎課程+職業類課程,參加浙江省單獨招生考試。

“兩種試點班的設立,讓更多學生有了二次選擇適合自己發展道路的權利,並順利實現‘學習賽道’的轉換。”杭州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說。

拓寬升學通道 長學制招生比例達到50%

家長變得更理性 由“被迫分流”轉向“主動選擇”

過去說起職業教育,很多家長覺得是一種“被迫分流”。而當下,越來越多家長視職業教育為一種“主動選擇”。

“中職與本科一體化人才培養招生”持續升溫就是最好的印証。2024年像中策職業學校錄取最高分614分,人民職業學校錄取最高分613分,電子信息職業學校錄取最高分607分……不少中考高分的學生,紛紛選擇職校。

對於“中本一體”,金洋洋很有發言權。她是2018年浙江探索“中本一體”招生的首屆學生。當年,小金的中考分數可以讀重高,但她卻堅持要報考人民職校的“中本班”。“我的夢想是當幼師,與其高中拼三年文化課,還不如從職高就開始做師范的專業化訓練。”在小金看來,如果參加普通高考,需要考進全省的前10%,才能被浙師大學前教育專業錄取。而上人民職校的“中本班”,3年后直接可以上浙師大,這太劃算了。2025年,金洋洋即將大學畢業,已進行7年專業化訓練的她,憑借出色的基本功在幼兒園招考中脫穎而出,將順利成為一名幼師,“回望當年的決定,太正確了。”

除了“中本一體”上本科,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2024年,金華職業技術大學、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大學正式揭牌,宣告浙江本科層次職業學校達到4所。同年8月,浙江省教育廳發布了一項公示,將以杭州職業技術學院為基礎擬設立杭州職業技術大學、以寧波職業技術學院為基礎擬設立寧波職業技術大學,未來本科職業教育規模將持續擴容。國家更是提出,到2025年,職業本科教育招生規模不低於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的10%。

在杭州,各職高的“3+2中高職一體化五年制班”也很搶手。2025年中職升學再次傳來利好:長學制招生將達到中職招生的50%,招生計劃將達到12500余人。“五年制職業教育計劃的增加,意味著有更多的中職學生可以越過高考,直接上大學。一體化長學制能更好培養適應行業、企業生產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杭州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說。

隨著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越來越完善,家長最關心的職業教育升學率也逐年走高,2024年杭州市區中職學校(不含技校)畢業生的升學率已達94.8%,創歷史新高。暢通的升學通道,也讓家長們變得越來越理性。李先生的孩子成績中等,2025年面臨著升學,全家商議后決定報考中職。“過去覺得孩子上職高沒面子,但面子哪有裡子重要。與其在考分裡卷,不如換個賽道,現在高技能人才很缺,也許孩子能闖出一片天地。”

緊盯新質生產力 深度開展產教融合

專業全新升級 覆蓋杭州“三大產業”

你能想象高校博士來中職“招人”,一起參與前沿科技研究嗎?電子信息職業學校的學生,就參與了西湖大學助理研究員曹路博士的“腦機接口”項目。

說來也巧,電子職校雙橋校區投用后,與西湖大學/西湖實驗室成果轉化基地,僅一街之隔。曹路是基地入駐企業某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他帶領團隊正聚焦醫學領域,研究通過芯片和算法協作,讓患者大腦內的“腦電波”轉化成文本,並讓它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場”。但此時團隊缺一些基礎技術人員,曹路就主動找到了“街坊”求助,校企之間一拍即合。

這個科研團隊分工明確,曹路帶著科研人員用算法“捕捉”腦電波,電子職校的學生則制作、調試芯片和電路板,把腦電波放大,讓它具有形成文本的“能量”。過程中,曹路發現學生們有極強的動手能力和專注力,“真是找對了,如果讓我們自己做,未必能比這些學生做得好。”因為相互之間形成良好互補,電子職校和該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學校成為腦機接口產教研融合實踐基地。

隨著產業的不斷升級,職業教育作為連接教育與產業的核心紐帶,正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戰略價值。而杭州中職學校與企業之間建立密切合作關系,共同推動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的例子屢見不鮮。

比如,前不久建設職業學校就攜手一家科技公司和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共建中高職一體化實驗班,聚焦建筑空間智能設計、數字空間設計人才的培養﹔中策職業學校錢塘學校則直接把學校“開到了產業園”裡,學校與杭州職業技術學院,以及杭州安恆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三方聯辦的“杭職院信息安全產業學院”,精准對標錢塘區產業培養專項人才﹔杭州文匯學校與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下沙院區實現雙向聯動,師生可以到醫院實訓,醫生可以來學校做培訓、辦論壇﹔西湖職高校內建有對外經營的高星級酒店,這也是學校與西湖文旅集團共建的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學生可以在這裡跟崗實訓,獲得更深層次的職業體驗……目前杭州已確定第一批市級市域產教聯合體2個、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4個、開放型區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19個。

在產教融合的推動下,杭州各中職學校正緊盯新質生產力發展趨勢,不斷更新專業設置:2025年,杭州中職又將新增人工智能技術與應用、虛擬現實技術與應用、服務機器人裝配與維護等20個專業。目前,全市中職學校專業布點總數達到346個,專業結構、人才培養規模與杭州“現代農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三大產業結構、人才需求契合度極高。

技能競賽摘金奪銀 獎牌數位居全國前列

擴大職業教育覆蓋面 讓更多人“學技終身”

2024年11月,2024年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總決賽爭奪賽的獲獎名單出爐,在26個專業類別46個賽項中,杭州中職學校共獲14金12銀6銅。

“職教出海”成為熱詞后,2024年起,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也就是師生口中的“國賽”,升級為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邀請了國外選手參賽,難度增加了不少。這更彰顯了獎牌的含金量。

回顧激烈的比賽,旅游職業學校代表隊航空服務專業學生周陳俊記憶猶新。他所在的隊伍參與的是酒店服務賽項,與以往一間宴會廳、幾張桌子,參賽隊伍一起按指定項目比不同,這次的比賽更像是“情景劇”:一間房一隊人馬,在規定時間呈現前廳接待、客房布置和宴會服務等酒店服務情境。

“每個環節都設計得很考究,如餐巾花的樣式創意來自秋天的六個節氣、客房的小景設計以及前廳接待融入了非遺元素。”帶隊的孫老師說,主題和創意是學生和老師一起定的,“賽會之城”是杭州的城市定位之一,這次的主題是面向某國際賽事參會成員展示中華文化,這樣的設計也讓評委們眼前一亮,最終在爭奪賽中一舉奪金。

“和普通教育不同,職業教育培養的是高級技能人才。職業技能大賽,可以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與創新,參賽者將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結合,通過比賽對學習成果進行全面檢驗。”杭州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除了以賽促成長,對於中職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杭州是怎麼做的?近年來,“1+X”証書制度改革在杭州中職教育中深入推廣。“1”代表學歷証書,“X”代表若干職業技能或素質能力証書。這些証書,代表學生在某些職業技能上達到了一定的層級,未來進入社會,可以更好地在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目前,杭城30所中職學校已全部參與試點工作,涉及70余項職業技能等級証書,參與試點學生累計達兩萬余人次。

“職業教育並不局限於高中和大學,而是應該貫穿人的一生,是實現終身教育的一種形式。”杭州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說。每年從4月下旬開始,杭州市區中職學校再度面向市區中小學生開展職業體驗活動,每個學校都拿出了自己的王牌專業,活動設計結合了學生年齡特點,以專業知識講解、職場情境體驗、專業操作實踐等環節為重點,開設了豐富的體驗項目。“我們希望在學生孩童時代,開展豐富的職業啟蒙,為其未來的職業選擇提供更多的方向。”

除了向下對接中小學生,職業教育也在向上不斷拓寬輻射面,面向企業職工、退役軍人、進城務工人員、新型職業農民和家政服務人員等群體,積極開展社會培訓。僅2024年全市職業教育培訓(32學時以上)完成151417人次,推動社會從業人員從“一技在手”轉變為“學技終身”。

“希望通過將職業教育在橫向的社會面和縱向的各年齡段進行延伸,不斷擴大優質職業教育覆蓋面,更好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積極助力杭州爭當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城市范例。”杭州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說。

(責編:艾宇韜、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