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勇擔文化使命 奏響奮進強音

麗水:為開創跨越式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匯聚強大力量

葉浩博、林自強、管晟宏
2025年04月29日08:57 | 來源:潮新聞
小字號

文化鐫刻麗水記憶,實干譜寫時代華章。

麗水市委五屆六次全體會議提出,與時俱進肩負起“一個歷史使命”和“三大戰略任務”,吹響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號角。

回望2024年,全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聚焦中央、省委、市委關於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部署,系統謀劃宣傳文化領域改革方案,以“此時不搏更待何時”的拼搏姿態,奏響“奮斗實干、擔當爭先”強音。

循跡溯源,筑牢信仰之基

深挖思想富礦,掀起學習熱潮。麗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萌發地和先行實踐地。

這一年,麗水深入實施鑄魂溯源走心工程,匯聚理論研究專家和智庫力量,聚焦“走出一條科技先導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發展之路”等8個方面,推進重點課題研究,並將理論成果納入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內容,作為黨校(行政學院)主體班次培訓課程,為推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思想和行動指南。

理論的本質是實踐,實踐的邏輯是理論。培育壯大“5+5”產業體系,落子“十子連珠”科創平台……一系列標志性成果印証了科學理論的真理偉力。進入發展新階段,黨的創新理論在常學常用常新中內化為黨員干部的方法自覺和行動自覺,引領麗水發展不斷打開新局面、實現新跨越。

理論“圈粉”青年,宣講“走新”“走心”。麗水讓“8090”和“00后”青年站上宣講舞台的“C位”,走上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的講台。以“今晚七點半”為代表的青年理論宣講品牌深入人心。

2024年9月26日,“今晚七點半”青年理論宣講品牌首場活動在市區七子樓開幕,行進式的“宣講+文藝”“宣講+小劇”活動吸引了6000多名觀眾駐足觀看。此后,“今晚七點半”品牌在9縣(市、區)全面開花。在鬆陽老街,青年宣講員們融合鬆陽高腔、張玉娘詩詞等文化元素,讓市民游客邊逛邊聽。

文化傳承,激活“一池春水”

豐富多樣的文化資源是麗水珍貴的寶藏。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就是筑牢千年處州的“根”和“魂”。

傳承紅色文化,賡續紅色基因。2024年是紅軍長征出發90周年。作為紅軍長征戰略策應地,麗水成功舉辦第五屆紅軍長征論壇,贛州、遵義、延安等9座紅軍長征沿線城市齊聚麗水,發布論壇合作共識,打開了革命老區重點城市跨區域交流的新局面。

與此同時,麗水還舉辦首屆浙西南革命老區發展論壇,以革命精神化育城市精神氣質,為城市發展搭建引智創新的重要平台。論壇期間,380多位麗水籍精英和關心支持麗水發展的各界人士共話合作、共謀發展,成功簽約7個重大產業項目和一系列戰略合作協議。

遵循文化脈絡,激活一城煙火。深入推進處州文明溯源工程,甌江流域考古在過去的一年中取得重大進展。雲和顯聖灣遺址、慶元小熊山考古發掘項目斬獲2024年浙江省“十大”考古重大發現。雲和近年來的考古發現將甌江文明拉伸至8000多年前的跨湖橋文化時期,形成了從跨湖橋到好川再到夏商周的完整歷史軸線。

非遺資源在創新融合中實力“出圈”。麗水發布了《“世遺之窗”文化標識工程規劃》,加快打造蓮都古堰藝術之窗、龍泉青瓷文創之窗等文化新地標。慶元“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轉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龍泉青瓷文化、縉雲黃帝文化入選現象級省域文化標識建設項目。在埃及開羅舉辦的聯合國第十二屆世界城市論壇上,鬆陽向世界講述古村落保護的創新實踐模式,拯救老屋帶動鄉村振興的實踐經驗被國家發展改革委推廣。

文藝原創精品展現文化繁榮新氣象。麗水持續實施文藝原創力提升計劃,培育蓮都油畫、龍泉陶藝、青田國畫、雲和兒童文學、慶元村晚、縉雲書法、遂昌音樂、鬆陽戲劇、景寧網絡文學等“一縣一品”特色藝術門類,形成百花齊放、萬枝吐綠的生動局面。

動畫片《青田小田魚》獲得韓國釜山國際影視節目展特別獎,交響樂《金聲麗水》在浙江省人民大會堂傾情上演,《老媽有喜》《他從火光中走來》等多部網絡小說被改編成電視劇,電影《雲上的雲》引發廣泛關注。

這一年,麗水榮獲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中國攝影最高獎“金像獎”和“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等系列獎項,折射出麗產文藝精品的創作實力。

文化賦能,提升城市品質

文化消費既創造經濟價值,更充實人們的精神世界。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人文經濟為城市新經濟發展注入更多的溫情和力量。

以文興業,激活人文經濟新引擎。這一年,麗水著力提升文化產業平台能級,建成縉雲文化用品創意園、景寧幼教裝備產業園,出台歷史經典產業傳承創新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加快劍瓷、木玩、石雕、文體用品、數字影像五大文化產業發展。一年來,全市新增1家省級重點文化產業園區、2個省級文創街區、2家省級重點文化企業、5家省級成長型文化企業,規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營收同比增長13.6%。

“麗水山風”作為麗水市創新培育的區域公共文創品牌,“山風優選”產品頻頻亮相深圳文博會、長三角文博會,吸引全國各地文創愛好者的目光,累計實現營收超1300萬元。

在龍泉市的窯望青創園裡,年輕的創業者們從五湖四海匯聚於此。在“龍青回歸”“龍漂涌入”工程推動下,手工藝人不斷推出具有現代設計美學的時尚新品,讓龍泉劍瓷產業煥新發展。

文旅融合,繪就“詩和遠方”新畫卷。這一年,麗水召開全市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會議,加快建設現代文旅產業體系。雲和梯田成為全市第二個國家5A級旅游景區,縉雲仙都、蓮都古堰畫鄉等4個景區入選全省千萬級核心大景區培育名單和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推薦名單。龍泉市溪頭村入選聯合國旅游組織“最佳旅游鄉村”,“不滅窯火”獲評長三角人文經濟典型案例,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文旅IP。

當下,跟著電影、微短劇等去旅行,成為年輕人的出游新選擇。麗水敏銳捕捉爆款作品的“流量紅利”,讓一眾網紅景點走進大眾視野。《黑神話·悟空》帶火了景寧時思寺﹔仙俠劇《與鳳行》讓縉雲仙都行雲小院成了劇迷打卡點﹔作為《慶余年》的取景地,仙都多次登上熱搜……獨特的山水人文底蘊和“天然影棚”的資源優勢,正源源不斷地吸引游客前往麗水暢游。

這一年,劉祠堂背重新開街。作為麗水城區唯一留存的一條明清古街,劉祠堂背如同一本雕刻時光的典籍,五百年的商肆煙火凝結在青磚黛瓦、古樓舊巷中,鐫刻著麗水人珍貴的城市記憶。麗水以繡花功夫實施活化更新,在“不大拆大建”的原則下修舊如舊,既最大限度保留古街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又悄然植入智慧導覽系統、無障礙設施等,讓游客透過漫游品讀千年處州府的歷史文化。

一個個文旅新業態、新場景,正在重塑城市的文化品質,變“流量”為“留量”,從“網紅”到“長紅”。2024年,麗水共接待過夜游客1899萬人次,全域旅游綜合收入增長6.9%,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轉化之路越走越寬。

精神富有,點亮共富底色

在共同富裕中實現精神富有,是群眾所望所盼,也是創建全國革命老區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區的必答題。

文化地標讓城市亮起來。這一年,麗水推動文化與城市發展深度融合,建成國際會展中心、攝影文化中心、古堰畫鄉藝術中心等文化設施。

建筑形態猶如廊橋的麗水國際會展中心,是浙西南首家綜合型會展場館,與浙西南科創產業園、南城運動綜合體等相互呼應,為麗水發力會展經濟注入了強大動力。坐落在萬象山腳的麗水攝影文化中心,形如一台拍攝城市風景的相機,標志著“國際攝影名城”建設邁入了新階段。順利晉升國家一級博物館的麗水市博物館,通過沉浸式劇場與非遺夜游,讓文物在科技賦能下煥發新生。海德黑膠音樂收藏館讓黑膠音樂的魅力走進大眾視野。

文明新風讓城鄉美起來。這一年,麗水以推進全域美麗大花園品質提升專項行動為抓手,大力實施“精神家園”夯基提效和全域文明提升工程。通過“拆圍透綠”還景於民、“廁所暖心”讓群眾暖手更暖心。一件件文明實事、一個個“文明微陣地”將文明和諧的種子悄然植入群眾心田。

最美的風景是文明麗水人。這一年,麗水廣泛開展“浙麗新風”文明新實踐,“禮讓斑馬線”成為流動風景線,“公筷行動”培育餐桌新風尚,3人獲評“中國好人”、8人獲評“浙江好人”、1人入選全國“新時代好少年”,超百萬人次參與文明實踐和志願服務。

統籌城鄉精神文明建設的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這一年,麗水深入實施文化特派員制度,182名特派員扎根鄉村,保護傳承鄉土文脈,弘揚鄉風文明。

在鬆陽縣鬆庄村,文化特派員打造的山民劇場與編織美術館項目,將村民的手繪作品融入農特產品的包裝設計,讓村民成為藝術賦能鄉村振興的參與者和受益者。如今,麗水形成了13個文化特派員發展聯盟、182個特色文化項目,創成20個省級人文鄉村,打通了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的“最后一公裡”。全市所有行政村均完成村規民約修訂,農村操辦紅白事費用減少近30%。“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實踐從城市向農村延伸,從“盆景”變為“風景”。

媒體融合,記錄城市精彩

互聯網時代,信息不再稀缺,缺的是老百姓喜愛的精品內容。

以受眾思維讓城市敘事深入人心。這一年,麗水主流媒體堅持內容為王,深入開展“政治三力”提升行動,推出一大批見人見事見精神的新聞報道。

全市新聞戰線聚焦新中國成立75周年、“奮斗實干、擔當爭先”效能建設等重大主題,開設“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等專欄,組織“追尋”全媒體新聞行動,推出《感恩奮進 踔厲篤行》等特別報道。

市縣兩級媒體記者深入梧桐、大均、澄照等基層鄉鎮,採寫以茶富民、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改革等鮮活案例,多角度展示景寧建縣40周年的滄桑巨變,全網閱讀量突破1億人次﹔在慶元防汛救災中,推出《49個村民的“守村記”》《暴雨中的堅強柱石》等極具畫面感的現場報道,用一組組圖片、一個個視頻,再現黨員干部和群眾搶險救災的身影。

以開放思維讓麗水故事傳揚四海。這一年,麗水成立了國際傳播中心,統籌實施僑連四海提升工程、特色文化擦亮工程等國際傳播六大工程,精心組織中央媒體“文化中國行”“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採訪活動。麗水靈山未來社區、特殊教育學校變遷、雲和木玩產業等帖文被外交部向世界推介。一年來,中央、省級主流媒體共刊發報道1.5萬余篇(條)。

這一年,麗水還舉辦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動。2024FIAP世界攝影人大會共有來自116個國家和地區的2656名攝影師報名參展,展出攝影作品10087幅。攝影師報名人數、作品數量均創新高。“僑鄉中國年”活動累計邀請30余個國家、580余名外國友人、華僑華人體驗傳統節日文化,各類報道瀏覽量超3000萬人次。

以改革思維讓主流媒體應勢求變。麗水市新聞傳媒中心堅持移動優先,構建以“源新聞”為龍頭的全媒體傳播矩陣,深入推進“大部室制”改革,推動主力軍全面挺進主戰場。中心先后策劃推出《今日觀察》《深讀麗水》《源視界》等一批重點欄目,改版提升《麗水日報》《老白談天》《秀山麗水·每日一圖》等經典欄目,全媒體粉絲數達1060萬,累計推出點擊量上億的爆款作品13個,千萬級作品168個,充分發揮了新聞工作主力軍主渠道主陣地的作用。

山崇嶺秀,凝為風骨。河長水悠,化成人文。今天的麗水,一幅山水與人文交相輝映的絢麗畫卷正在徐徐鋪展。

2025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也是麗水撤地設市25周年。全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將緊緊圍繞“邁好三大步、實現三個新”奮斗目標,更好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高水平建設山水文化名城,為實現“一個歷史使命、三大戰略任務”注入強大文化力量。

(責編:艾宇韜、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