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馬可·波羅逝世700周年主題展覽在杭州開幕

盡管下著雨,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裡卻格外熱鬧。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與一位曾到過杭州的旅行家來一場“隔空對話”。
5月8日,“傳奇之旅:馬可·波羅與絲綢之路上的世界”主題展覽在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開幕,將持續至7月31日。
現場,從北京來杭州旅游的林同學用相機記錄著展品細節﹔從溫州來杭州交流的周先生拉著朋友進展廳。一位來自意大利的觀眾說,從這場展覽收獲了許多美好的願景,雙方的聯系自然加深了……
作為紀念“馬可·波羅逝世700周年”的主要活動之一,展覽第三站於中意建交55周年之際在杭州舉辦,具有重要意義。展覽分為6個主題板塊,匯集11家意大利文博機構的84件13世紀至20世紀的珍貴文物展品,包括油畫、雕塑、陶瓷等多個品類,並精選來自法國國家圖書館收藏的《寰宇記》(即《馬可·波羅行紀》)的豐富插圖,系統呈現馬可·波羅在旅途中發生的文化交流與融合的故事。
歷史的記憶似乎被激活。展廳入口,華美的寰宇地圖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不僅有年輕人在一旁打卡拍照,還有一群“研究僧”圍在面前。
高中數學教師王女士和同事組團來看展。“我們在地圖中找到了中國,順便驗証一下測繪的准確性。雖然和現代地圖相比,它的上下是‘顛倒’的,比例尺也偏小,但繪制已經相當精准了。”王女士說。
13世紀末,馬可·波羅的東方之旅被筆錄成書《寰宇記》。在《寰宇記》問世之前,歐洲人對外面的世界幾乎一無所知。意方策展人羅貴辭介紹:“這幅由修士弗拉·毛羅繪制的《世界地圖》,是展覽最具標志性的展品,同樣得益於《馬可·波羅行紀》。它第一次在地圖上詳細描繪了中國的城市和文化成就,展示了令意大利好奇的東方世界。”
“絲綢之路上的世界”是馬可·波羅旅程的重要內容,也構成本次展覽的主體。我們能看到織有精美紋樣的兒童長袍,龍泉窯出產並銷往中亞的青瓷大盤,意大利詮釋的中國風格觀音像……
展覽團隊成員王申告訴記者,這件佛羅倫薩斯蒂伯特博物館收藏的兒童長袍,面料由意大利制造,內襯來自印度或波斯地區,領口和扣子卻是典型的中式風格,可見當時紡織品貿易的蓬勃,而這一直是東西方文明交往不可或缺的環節。
“絲綢之路上的世界”不僅是地理意義上的跨大陸通道,更是文明互鑒、技術傳播與文化轉譯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羅貴辭看來,展覽揭示了意大利和中國之間存續千年甚至更長的歷史聯系,兩國之間擁有諸多相似之處和共同價值觀,足以建立起溝通的橋梁。
意大利駐華大使安博思在現場參觀展覽。他說,2024年有兩個偉大的紀念日(指馬可·波羅逝世700周年、誕辰770周年紀念日)與馬可·波羅有關,同時也是兩國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20周年。正如馬可·波羅所描述的那樣,杭州與意大利有著象征性的聯結。為紀念馬可·波羅逝世700周年,這場促進意中文化交流的文化盛事來到杭州,與觀眾見面。如今如同7個世紀前一樣,意中文化交流仍在延續。展覽所提供的智慧探索,將激勵意中兩國繼續深化相互理解,引導我們攜手面向未來。
中國美術學院院長余旭紅告訴記者:“千百年來,以‘馬可·波羅之旅’為代表的交流活動,在推動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繁榮世界文明百花園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次展覽是中國美術學院對馬可·波羅紀念活動的延續。2024年11月,國美與威尼斯雙年展聯合舉辦“完美之路——杭州,馬可·波羅的‘天堂之城’”展覽﹔當天,還同期舉辦“世界見聞錄:中意文化藝術交流展”,呈現兩國年輕藝術家的最新藝術創作成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