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5·15國際家庭日”活動舉行 引領托育服務創新實踐

托育服務承載著萬千家庭的期盼。5月15日,浙江省2025年“5·15國際家庭日”暨托育服務宣傳月啟動儀式在濱江區文化中心劇院啟幕。杭州市正式發布全國首個《托育機構設施設備配置規范》團體標准。該標准將於今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
“標准由市衛生健康委主導、市婦女兒童健康服務中心牽頭,聯合托育機構、行業專家合力研究編制。整個過程歷時18個月,歷經8輪專家論証、3次行業研討,參照14項國家及地方標准,吸收近200條意見建議,可謂‘千錘百煉’。”杭州市婦女兒童健康服務中心主任洪麗冰介紹,標准重點貫徹“安全優先、需求導向、發展支持”理念,內容滿滿是對嬰幼兒的關懷。
其中,安全是重中之重。標准提到,嬰幼兒出入門禁止使用旋轉門、彈簧門、推拉門,還須配備兩側防夾手裝置,杜絕意外夾傷風險﹔房間內應採用安全型插座,安裝高度不低於1.8米,防止寶寶誤觸。
此外,根據不同年齡段孩子特點,設施設備配置也各有講究。如乳兒班建議設置“三台”——尿布台、盥洗台、料理台,還應配備母乳冰箱、溫奶器,方便寶媽存儲、加熱母乳﹔活動區應鋪上高密度棉軟質地墊,寶寶摔倒也不怕疼。所有的設計細節,都應精准滿足嬰幼兒需求,助力孩子健康成長。
“全市共有400多家托育機構。隨著‘三孩’政策落地,送托的孩子較多,家長對托育服務規范化、專業化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很關心托育機構能否給嬰幼兒提供較好的養育照護環境。”提及制定標准的初衷,洪麗冰坦言,現實中托育機構在設施設備配置上不夠統一規范、存在區域差異、潛藏安全隱患等。新標准首次從設施安全、空間布局、玩具配置等維度,為全國托育機構提供科學指引,填補了設施設備細分領域的標准空白,“它像一本權威的‘使用手冊’,讓托育機構在設施設備配置上有章可循,也讓家長更放心、更安心。”
幼有所托、幼有善育,是全社會的共同心願。杭州市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杭州將大力宣傳推廣,把標准納入托育從業人員崗位培訓,讓每一位從業者都成為標准的踐行者。同時,根據嬰幼兒發展需求持續優化完善,確保標准與時俱進。
作為本次活動的聯合主辦方之一,杭州高新區(濱江)深度參與,以創新實踐成果為核心,全方位展現區域在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的積極探索與卓越成效。
在“家庭日主題集市“中,濱江區展示了”全省首個嬰幼兒照護服務產教融合共同體“成果。該共同體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28家院校、企業、托育機構共同組建,深度融合“產教融合、醫育結合、數字賦能“特色。
共同體創新打造的“1+5+N"數智化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以“AI數智驅動“為核心,圍繞健康、營養、安全、回應性照護、早期學習機會五大核心領域,在平台搭建、資源開發、人才培育等方面構建多維度協同生態,有力推動技術研發、標准制定與產業協同發展,讓”幼有善育"真正走進千家萬戶,不僅提升區域嬰幼兒照護服務質量,更為優化營商環境注入新動能。
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杭州高新區(濱江)將持續深化探索,在婚育文化傳播、托育服務優化等領域發力,為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貢獻更多“濱江經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