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呼我為 篤行致遠
舟山創新“民生面對面”機制繪就幸福實景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十年來,舟山市委、市政府始終以人民為中心,創新實施“民生面對面”等機制,將群眾“急難愁盼”轉化為“幸福清單”,繪就海上花園城的溫暖底色。
民聲直通,難題速解
2024年底,舟山普陀區螞蟻島居民陳彥璉在“民生面對面·書記市長走進基層單元”活動中向市委書記傾訴住房難題。令她想不到的是,活動一結束,就有相關部門找她核實情況﹔1個月不到,她接到了公租房申請抽簽通知﹔農歷新年后,她搬進了沈家門城區一處54平方米的公租房,月租金僅108元。
這樣的故事並非個例。定海區白泉柯梅社區的葉先生因多病喪失勞動能力,妹妹葉女士通過“民生面對面”求助后,相關部門迅速聯動,為其辦理低保並提高醫療報銷比例。“吃飯、看病都解決了!”葉女士感慨。
3年來,24場“民生面對面”活動累計解決群眾問題352項,建立相關制度70余件。從降低菜價到快遞上島,從托幼服務到海島遮陽棚,一張張“問題清單”閉環解決,成為“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生動注腳。
機制創新,兜底民生
打破政策壁壘,舟山整合17個部門60余項救助政策,推出“舟到救助”平台。殘疾退役軍人袁先生通過平台為兒子申請心理疏導服務,不僅獲得專業幫扶,孩子還享受到免費校內愛心營養午餐、生活補貼、校內免費托管等服務,袁先生的住房也已被列入2025年善居工程改造計劃。
聚焦“一老一小”,舟山率先實現家庭醫生“一地簽約、全省共享”,截至2024年底累計減輕群眾醫療負擔1037萬元﹔上線“舟到養老”平台,提供線上點單、閉環服務,持証養老護理員增至1012人﹔教育領域,漁農村小規模學校學生全部進城就讀,隨遷子女100%獲公辦學位。
一體推進,幸福加碼
舟山堅持“錢隨人走”,財政資金不斷投向民生領域。2024年以來,教育領域新增一次性投入超10億元,新改擴建15所中小學(幼兒園),新增學位超萬個﹔配強巡回醫療服務硬件設施,全市已擁有5輛巡回醫療車、5輛移動體檢車、2輛移動CT車以及4艘巡回醫療船﹔建成“共富工坊”406家,帶動就業1.9萬余人,人均月增收2500余元……
公共服務一體化成效顯著:特困人員供養標准全市統一,長護險參保無差別覆蓋﹔退休“一件事”高效辦理,公租房跨區域保障機制落地﹔“客貨郵”100%上島進村,海島物流短板加速補齊。
十年篤行,舟山以敢為人先的魄力,將“民生痛點”變為“幸福支點”。23項實踐創新成果全省推廣,市域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之路越走越寬。民生的力度、溫度與厚度,正托起群眾穩穩的幸福。(徐祝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