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鬆陽:打造文旅融合典范 繪就民宿發展新圖景

5月23日至25日,“鬆陽古村民宿先享會”活動在浙江鬆陽舉行。
近年來,鬆陽以“中國傳統村落”“中國天然氧吧”“天氣氣候景觀觀賞地”等品牌為核心,依托原生態的景致拓展戶外休閑、觀光茶園、古村民宿等旅游新業態,成為縣域旅游的“寶藏小城”,獨具特色的民宿經濟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
此次活動以“古村民宿第一縣”為主題,通過沉浸式體驗、行業大咖分享、鄉集文化互動等多元化形式,向全國民宿業主、投資者及文旅從業者展現鬆陽獨特的古村落資源與民宿發展潛力,旨在以商招商、以會促產,推動鬆陽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鬆陽縣擁有78個中國傳統村落,數量居全國前列。四都鄉、三都鄉、大東壩鎮等地已吸引多個國內頂流民宿品牌入駐,形成獨具特色的古村文旅生態。近年來,鬆陽以“文化賦能”為核心理念,通過政策扶持、青年入鄉與業態融合,打造出“民宿+藝術”“民宿+非遺”“民宿+書店”等創新模式,成為全國鄉村振興的典范。
此次先享會通過定向邀約與網絡報名結合的方式,匯聚全國知名民宿品牌創始人、文旅行業領軍者、投資機構及媒體代表,共同探討古村民宿的未來趨勢與鬆陽機遇。
活動設置多場高能分享會,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鄉村振興論壇主席羅德胤帶來《為什麼說鬆陽是古典縣域樣本》﹔宿集營造社召集人夏雨清以“沒有鬆陽,就沒有飛蔦集”為題,講述品牌與鬆陽共生共榮的故事﹔隱居鄉裡創始人陳長春則反思“錯過鬆陽”的遺憾,引發行業對優質資源的關注……二十余位行業標杆人物,圍繞“數據驅動民宿運營”“藝術賦能鄉村”“古村網紅民宿打造”等主題展開深度分享。
活動特別設置“行業解讀”環節,發布《用數字解密鬆陽高端民宿發展》,通過大數據分析全國及鬆陽民宿的客群畫像、消費趨勢與流量密碼。
與會議同步開展的“古村鄉集”活動,集結50余家優質品牌,涵蓋非遺手作、在地風物、生活美學等品類,打造沉浸式文化體驗場景。游客在活動現場參與藝趣手工、創意打卡、非遺技藝展演,感受鬆陽傳統與現代交融的獨特魅力。
鬆陽的民宿發展始於古村保護。自2016年啟動“拯救老屋行動”以來,鬆陽累計修繕326幢老屋,並通過“老屋+民宿”“老屋+工坊”“老屋+展覽”等模式活化利用。以陳家鋪村為例,這個曾不足40人的留守村,通過引入先鋒書店、飛蔦集等品牌,植入“三月三”詩會、“懸崖藝術節”等活動,2024年接待游客突破6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超4000萬元,村集體收入達345萬元,較早年近乎零收入的狀況實現質的飛躍。
鬆陽民宿注重差異化發展,形成“民宿聚落”模式。如鬆庄村,通過藝術鄉建,以桃野民宿為起點,策劃了“無恙藝術展”“鄉村的年輕力量 駐留計劃”“村口的涂鴉”“山谷趕集”等系列活動,啟動“山野共織”項目,推進藝術家與手藝人、村民共創共建,成功吸引數十位返鄉青年和新鄉人落戶,立夏與海、溪橋村居、小廣場咖啡等業態陸續加入鬆庄村,成為一個朝氣活力的未來鄉村文化社區。
目前,鬆陽發展民宿456家,2024年累計接待游客數226.83萬人次,實現營業總收入1.22億元,帶動3200余名村民就業。通過資源入股、分紅等機制,村民不僅獲得租金收入,還參與文旅服務,戶均年收入增長超20%。
作為此次活動的重磅環節,鬆陽十大官方推薦民宿選址地首次官宣,涵蓋10個鄉鎮(街道)的10個傳統村落。在實地探訪中,來自全國的文旅行業專家學者深入了解了鬆陽古村的建筑風貌、文化底蘊與開發潛力,為后續投資決策提供依據。
鬆陽縣文廣旅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活動不僅是招商推介會,更是鬆陽向全國展示鄉村振興成果的窗口。我們希望通過頭部品牌的成功案例,吸引更多優質資源落地,同時為地方干部推動民宿產業發展提供參考樣板。”(吳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