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遂昌:“農”墨重彩繪就好“豐”景

當前正值油菜收割時節,在麗水市遂昌縣大柘鎮油菜種植基地,農戶操作著收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一茬茬油菜被盡收“囊中”,這不僅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還改善了土壤環境。
農戶操作收割機採收油菜。遂昌縣農業農村局供圖
種糧大戶葉正渭算了一筆經濟賬:“通過土地流轉方式我承包了200余畝地,依托‘春制稻種,冬種油菜’的輪作模式,每畝土地綜合收益可以達到6000余元。”
“稻油輪作”“稻蝦輪作”“稻菌輪作”等高效輪作模式,在遂昌早已不是新鮮事。2022年,新路灣鎮率先嘗試“稻油輪作”,當年便取得良好經濟效益。此后,該模式在全縣逐步推廣,如今整體輪作面積已擴大至1.75萬畝。
油菜花海催生“美麗經濟”。遂昌縣農業農村局供圖
“油菜不僅可直接榨油售賣,每年春季還能升級為具有‘爆點’的農旅融合新項目。今年,我們以七彩油菜花為‘吸睛點’,推出了系列賞花活動,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往觀光游玩,由此催生出了‘美麗經濟’,幫助周邊農家樂、民宿營收同比增長50%。”遂昌縣石練鎮副鎮長尹偉鋒說。
“稻油輪作”促共富,一地雙收“好豐景”。近年來,遂昌縣立足全省最大雜交籼稻制種基地、省級良種繁育基地縣優勢,在大力發展新興農業產業的同時,採取有力舉措推進雜交水稻制種產業提檔升級,全力爭創國家級制種大縣。目前,全縣雜交水稻制種面積達2.4萬畝,較2022年直接翻番,其中2024年產出雜交水稻種子240余萬公斤,產值達1.2億元。
農戶正在稻田彎腰插秧。遂昌縣農業農村局供圖
在石練鎮柳村畈雜交水稻制種基地,800多畝連片高標准農田蔚為壯觀。農戶們彎腰插秧的場景,與蔚藍天空、廣闊稻田相互映襯,描繪出了一幅繁忙的現代化農耕畫卷。
“我們以耕地‘非糧化’‘非農化’整治工作為抓手,創新了‘農戶+強村公司+標准地’的土地流轉模式,持續推進‘小田並大田’、撂荒地整治、宜機化等農業‘標准地’改造,才有了如今集中連片的制種版圖。”遂昌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鄭富毅介紹,目前全縣雜交水稻制種產業機械化率已達75%,耕、種、收、烘等制種全流程效率明顯提升,不僅從業人員能從中獲得更大報酬,普通農戶也能增加土地租金收入。
除了深耕稻田文章,山坡旱地也大有可為。眼下,種植在三仁畬族鄉排前村旱地上的60余畝春大豆已進入苗期,長勢喜人。種植戶朱金洪每天都細心管護,為后續的豐收打好基礎。這也是遂昌縣首次規模化種植春大豆,全縣種植面積達3000多畝。
農戶正在基地管護春大豆。遂昌縣農業農村局供圖
“經過前期調研,我覺得大豆種植前景非常好。青豆市場價接近每公斤20元,黃豆每公斤也能賣到6元多,而且生長周期僅需3個月,一年可種植兩季,效益相當可觀。”朱金洪介紹。此外,他還在基地套種了玉米、黃花菜、黃精等作物,每畝土地的綜合效益超過5000元。
對於山區縣而言,農業既是基礎產業,也是優勢產業。近年來,遂昌縣立足實際,堅定落實要素保障與人才培育政策,持續深化科技創新與產業結構優化,全力推動耕地質量提升、社會化服務體系升級、新型業態培育,走出了一條農業高質量發展與糧食安全保障並行的特色道路。
為高效助推縣域種植業在穩產保供基礎上持續擴面提質,進而實現產業鏈提級躍升,遂昌縣堅持多管齊下:每年安排300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產業發展,深化實施農業“雙強”行動,不斷深化與中國水稻研究所、浙江農科院、浙江農林大學等高校、科研單位的合作,合力攻關關鍵性技術,建強農業園區、社會化服務中心等平台,推出“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有力助推農業產業現代化升級,以“農”墨重彩的筆觸繪就山區“好豐景”。
遂昌縣農作物豐收場景。遂昌縣農業農村局供圖
2025年以來,全縣糧食作物種植面積達到了4.5萬畝。其中,油菜、馬鈴薯等農作物已經豐收,累計產值達到2500萬元,甘薯、水稻等農作物種植面積分別增加0.45萬畝、1萬畝,預計整體產值也將實現大幅提升。
“做大做強農業產業是加快縮小‘三大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關鍵之舉。下步,我們將緊扣農業高質高效目標,以‘金色共富’發展軸為統領,在堅決守牢糧食安全底線的基礎上,持續強化政策引領、建強產業平台、育強企業主體,更好釋放產業聯農帶富效應,更大力度推進現代農業提質提效,為縣域跨越式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三農’動能。”遂昌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徐瑋珺表示。(龔隆淼、王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