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寧波寧海:油茶地裡長出網紅花海

2025年06月01日11:31 |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小字號

端午假期,寧波市寧海縣茶院鎮道士橋村百合花基地迎來了游客潮。“沒想到高山上有這麼美的百合花田,平時常見白色的百合花,竟然還有紅色、黃色、橙色這麼多顏色,真是大開眼界。”游客任女士興奮地說。

“這是村裡第一年試種百合花,預計假期能引流2萬人左右,村裡還設置了共富集市,售賣百合盆栽、本地小吃等,第一天的流水就達5萬元。”道士橋村黨支部書記陳文設說。

小村庄為何種起百合花?這要從“百合山語”共富工坊說起。自2024年成立以來,共富工坊通過創新種植模式、延伸產業鏈條、深化文旅融合,帶動周邊20余農戶創富經營。

道士橋村百合花基地。寧海縣委宣傳部供圖

道士橋村百合花基地。寧海縣委宣傳部供圖

道士橋村位於茶院鎮西北部銅嶺崗上,空氣清新、水質優良,但長期以來因交通相對閉塞、產業結構單一,村裡一度發展滯后,集體經濟薄弱,守著寶貴的生態資源卻難以轉化為村民增收致富的“真金白銀”。“不能再捧著金飯碗要飯了!”2024年,村黨支部將綠美資源變現作為頭等大事,茶院鎮黨委積極探索破題路徑,結對寧海縣農發集團,經過深入的市場調研、反復的可行性分析以及多方技術專家的論証,最終決定嘗試百合花種植。同時,茶院鎮黨委緊扣“山林密語、生態饋贈”特色,創建“百合山語”共富工坊。

想在村裡種花,首先要有土地。茶院鎮黨委採用黨群共建、黨員幫帶、國企聯村、企業結對等形式,以“黨支部+村+合作社+企業”紅色黨建體系,聯合寧海縣農發集團,成功盤活村集體、農戶閑置土地120畝,引進合作社和創客團隊,打造共富展廳、百畝引蝶谷等特色共富板塊。

基地裡的紅色百合花。寧海縣委宣傳部供圖

基地裡的紅色百合花。寧海縣委宣傳部供圖

村裡山多地少,如何讓有限的土地釋放更大效益?茶院鎮黨委為村裡引入寧波市農技推廣總站技術專家王豪作為共富工坊的技術導師,專題研究百合花與山茶樹套種技術。在工坊的種植基地,百合花植株與山茶油幼苗間次排列,一旁的數字管控機器上,土壤濕度、酸鹼度等關鍵指標實時顯示。“山茶油需6年才能挂果收益,而百合當年就能回本,我們通過反復實驗找到了最佳套種間距,現在,基地百合的養護成本已經能覆蓋油茶的基礎管理,土地利用率實現翻番。”王豪說。

“我現在每天走路上下班,賺的錢和城裡差不多!”村民楊偉明說。基地的建成也為周邊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截至目前,基地已累計吸納周邊勞動力50余人,人均月增收3000元,村集體年增收20余萬元。

據悉,下一步,道士橋村將深入挖掘“山、田、林”優勢資源,實施村容村貌提升工程,依托“紅石谷”產業黨建聯建,聯合大梁山、許家山等推出“石鎮暢游”特色徒步路線,積極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打造一條集觀光、休閑、產學研、科普文創等於一體的“共富路”,以點帶面推動茶院西部集體經濟薄弱村庄共同發展。(胡競尹、張晨怡)

(責編:葉賓得、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這裡的實驗室產“金子”
  當透明光伏材料在農業溫室掀起綠色能源革命,當石墨烯纖維、薄膜、氣凝膠等材料被搬上生產線……近日,記者在“創新創業看浙大”主題調研行中看到,這些誕生於浙江大學的硬核科技成果,正沿著“實驗室—創業園—產業區”的黃金成果孵化轉化鏈條,批量上演從論文到產品的“蛻變”。 近年來,浙江大學在高分子、材料、光電等多元化領域深耕基礎研究,同時勇於探索新技術、新賽道,不斷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提升轉化效能,服務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貢獻浙大智慧。 “我們研發的透明光伏板,可以調整吸收的光譜波段,在不影響植物光合作用的同時,將太陽能高效轉化為電能和生物質能,實現了能源、農作物產量與生態的三重增值。…
浙江:為企業揚帆出海系好“安全帶”
  人民網杭州5月22日電 (康夢琦)有效信息難獲取、專業資源難對接、風險防控難落地、生產經營難拓展、海外遇事難解決……曾幾何時,一系列難題與痛點阻礙了浙江企業出海的腳步。為助力企業安全出海、出海安全,近日,浙江省公安廳在浙江警察學院舉行了企業出海風險防控主題活動,正式啟用海外公共安全之江研究中心、上線運行“之江海安”微信公眾號,並發布首批智庫成果。 “之江海安”微信公眾號正式上線。…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