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農業“活化石”成了麗水共富“聚寶盆”

江敏
2025年06月04日08:57 | 來源:麗水日報
小字號

  眼下正值水稻插秧好時節,麗水市青田縣方山鄉龍現村的農田裡,村民正彎著腰插下嫩綠秧苗,清澈水波間,一尾尾田魚自在游弋……這幅延續千年的和諧圖景,展現的正是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入首批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試點的“青田稻魚共生系統”。

  多年來,麗水堅持在發掘中保護、在利用中傳承,統籌推進農遺保護利用。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青田稻魚共生系統”、慶元林—菇共育系統2項全球重要農遺,雲和梯田農業系統、縉雲茭鴨共生系統等4項中國重要農遺,古老的農耕智慧正轉化為鄉村發展的蓬勃動能。

  “去年一畝田產稻谷1000多斤,鮮魚100多斤,畝收入超萬元,有了稻魚共生這張‘金名片’,再也不愁賣!”望著生機勃勃的農田,龍現村村民吳勇強笑著說。

  2024年,青田縣稻魚共生系統面積7.01萬畝,其中水稻平均畝產480公斤,田魚平均畝產29.5公斤,全縣稻魚產業總產值達3.4億元,同比增長11.84%。

  食用菌是麗水最具歷史文化底蘊的傳統產業。近年來,麗水全面推進食用菌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項目創建、建設種質資源庫、突出工廠化生產,產業鏈產值實現顯著躍升。2024年,全市食用菌全產業鏈產值達107.35億元,畝均效益3.3萬元,直接帶動7.4萬名菇農增收。

  古老的農遺不僅成為麗水鄉村振興的力量源泉,更在與文旅產業的碰撞交融中煥發出新光彩。

  “為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麗水發揮農遺資源在農業物種、生態產品、自然景觀等方面的多元價值,著力推動農遺產業與旅游康養、農耕體驗、科普研學等新業態深度融合,形成一系列可游、可看、可體驗的綜合性生態之旅。”麗水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吳勇強是龍現村第一批開起民宿的人。2019年,他看到家鄉游客越來越多,便決定將稻魚文化、華僑文化與鄉愁文化相結合,開辦民宿的同時免費幫助村民推銷大米和田魚,不僅每年為村集體增收8萬元,還帶動周邊村民共同致富。

  此外,龍現村引僑引資推進農遺研學項目落地,創新推出農耕展示館、僑鄉貨幣館等20處展館,推動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該村入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年均吸引游客達25萬人次。

  剛過去的端午假期,雲和梯田景區推出的“禾舞端陽·稻夢開犁”系列文旅活動,吸引大量游客紛至沓來。游客們在插秧競技、稻田摸魚、泥地尋寶等沉浸式體驗中感受農遺的獨特魅力。

  雲和梯田是華東地區最大的梯田群,全國首個梯田類5A級景區。近年來,景區推出梯田觀光塔、高空纜車、星空露營基地等旅游產品,吸引了越來越多游客,景區收入更加多元。今年“五一”假期,雲和梯田景區接待游客20.92萬人次,同比增長48.58%。

  雲和梯田景區的發展,也為鄉村旅游和民宿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坑根村民宿主李凱介紹,坑根村作為雲和梯田的核心景區村之一,每逢節假日,民宿常常“一房難求”。如今,坑根村已擁有農家樂民宿13家,全年營業性收入超78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3.2萬元。

  做強特色產業,促進一二三產融合。麗水正探索具有麗水特色的農遺傳承發展之路,讓千年農遺在處州大地煥發新生,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責編:葉賓得、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