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台州三門:234家共富工坊織就“共富密碼”

酈華琴、柯麗娜
2025年07月03日13:38 | 來源:台州日報
小字號

7月2日,晨光漫過三門灣時,台州市三門縣海游街道楊梅山果農指尖的紫紅鮮果剛入竹籃,20公裡外直播間裡,養殖戶正翻轉著帶露水的青蟹——這幅山海聯動的生動畫卷,背后是三門全縣234家共富工坊織就的“共富密碼”。

2025年以來,三門通過共富工坊已帶動9000余名農戶增收1998萬元,村集體經濟增收479萬元,讓山海資源的“潛在價值”蛻變為共富實景。

山海織錦——

工坊扎根促民富

三門灣的山海饋贈,正通過黨建引領“六鏈百坊”工程轉化為共富動能。

走進海游街道金諾楊梅共富工坊,村民們分工協作,忙著分揀、包裝、運輸。“周邊村民種楊梅遇到技術、銷售難題,我們都會全力幫忙。”工坊負責人陳海豹介紹,工坊建立的“技術共享+統購統銷”模式,不僅讓楊梅溢價入市,其間還每天吸納70余名周邊群眾參與工作,先后帶動農戶增收80余萬元。

在亭旁鎮芊嬌共富工坊,縫紉機聲節奏明快。任家村婦女任華萍指尖翻飛,每月4000余元的收入讓她既能照顧上學的孩子,又實現經濟獨立。這家以沖鋒衣加工為主的工坊,以“低門檻+彈性工時”模式吸納四五十名農村婦女就業,黨員技術骨干手把手教學的“先鋒崗”機制,正推動設備升級以釋放更多產能。

蟹逅共富工坊展開“零元養蟹”模式,讓農戶零成本認領蟹苗﹔統建共富工坊為殘疾人設置專屬工位……這些精准定位的小工坊,如毛細血管,將發展“養分”輸送到三門鄉村各個角落,讓共富“金果實”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

智匯鄉村——

人才賦能強引擎

共富工坊既是產業引擎,更是人才磁場。

浦壩港鎮鮮甜共富工坊的直播間裡,主播舉著剛出水的青蟹講解養殖奧秘,后台訂單數據實時跳動。“我們成立新農人培育服務中心,與台科院等高校院所建立柔性合作,還與三門職業中專等院校共建了實習通道。”工坊負責人林鵬介紹,學員可在直播運營、品控包裝等崗位實訓,表現優異者通過雙向選擇直接留用。同時,工坊孵化鄉村創業項目,已帶動5名周邊大學生扎根農村。

除了吸納青年人才,工坊還成為周邊農戶的“充電站”。每逢柑橘種植、青蟹育苗等關鍵期,林鵬都會邀請科研團隊開設“田間課堂”,僅2024年,就累計培訓農戶1000余人次。

在三門,一個個共富工坊不僅是特色物產的集散地,更成為人才成長的“孵化器”,讓懂技術的“田秀才”、善經營的“新農人”在鄉村振興中找到用武之地,為共富之路注入澎湃動能。

政策滴灌——

精准賦能增活力

“今年枇杷受凍,多虧街道和村第一書記全程幫扶,引進抗凍品種,還幫我們一起銷售。不僅如此,工坊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也給足了我們把想法變現的底氣。”看著眼前新栽種的枇杷苗,位於沙柳街道的枇波展富共富工坊負責人陳煥忠連連感嘆。

工坊的發展與人才的匯聚,離不開政策的保駕護航。三門縣出台的《共富工坊扶持政策15條》,正通過黨建聯建機制將組織、農業等11個部門的服務精准送達。

在促產促銷上,上線“鮮甜三門”雲上館,聯動全縣30余家共富工坊上架優質農特產品100余款,依托“村小樂”服務體系打通銷路,銷售額達500萬元﹔在資金支持上,對工坊場地租賃、設備購置給予獎補,如丹邱茶韻等8個茶產業工坊通過租賃分紅,每年助力4個村集體增收30萬元﹔在保障工坊運行上,加強全流程服務,實施員工素質提升計劃,舉辦草帽編織、沖鋒衣縫紉等技能賽激勵提技提能……

從家門口的就業增收,到多方協作的人才支撐體系,再到全方位的政策保障,三門的共富工坊正釋放強大發展活力。未來,三門將深化共富工坊“三提三富”綜合改革,繼續拓寬群眾“共富路”,為鄉村振興書寫更精彩的篇章。

(責編:艾宇韜、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