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文化產業促進工程推動浙江文化產業提擋加速

千年龍泉青 一抹新釉色

楊世丹、葉曉龍、季瓊嵐
2025年07月11日09:15 | 來源:浙江日報
小字號

  7月5日,世界“最佳旅游鄉村”麗水龍泉市寶溪鄉溪頭村相當熱鬧,慕名而來的游客早早守候在五股窯前,等待一場龍泉青瓷的開窯儀式。窯裡裝著5000多件青瓷作品,已歷經近30個小時的柴火燒制。

  龍泉青瓷是民族瑰寶,20年來,浙江文化產業促進工程持續發力,推動像龍泉青瓷業這樣適應時代發展、符合人民需求的文化產業發展壯大。

  通過深入挖掘青瓷文化內涵,擦亮金字招牌,2009年,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被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全球首個入選“非遺”的陶瓷類項目。2017年,龍泉先后在斯裡蘭卡、西班牙等20余個國家和地區舉辦龍泉青瓷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城市巡展。2025年,“天下龍泉——宋韻青瓷作品展”在法國勒米爾蒙市開幕。

  20年來,在國際交流舞台上,龍泉青瓷頻頻亮相,先后入選APEC峰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國宴用瓷及國禮,2016年G20杭州峰會上,龍泉青瓷作為國宴用瓷,為世界留下了驚鴻一瞥。2024年,龍泉青瓷亮相巴黎“中國之家”,為這座奧運之城帶來了一股東方文化之風。

  當文化品牌的高度確立后,龍泉通過集群式發展、標准化生產與數字化迭代,讓青瓷產品薈萃雲集,讓青瓷文化可看可觸。如今,龍泉青瓷行業已擁有經營主體4700余家,從業人員超2萬人,2024年,青瓷產業增加值8.22億元。

  為破解配土品質參差不齊的難題,2022年,龍泉創新組建青瓷資源開發服務公司,開發出多種標准化的瓷土配方。如果說標准化瓷土是產業的“地基”,那麼,讓青瓷跳出杯盤瓶罐的器物范疇,融入更廣闊的現代生活空間,則是產業化的“高樓”。

  在杭州國家版本館,核心建筑“文潤閣”的近7萬片青瓷屏扇門,讓世人震撼於傳統美學與現代建筑的完美交融。“那是我第一次嘗試將青瓷如此大面積地用於建筑,每一片的尺寸、釉色、曲面都要精准控制。”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金逸瑞介紹。

  在產業化的新征程上,數字技術正成為強勁的引擎。“我們做的是‘數字陶瓷’,通過參數化設計快速生成模型,讓個性化定制與規模化生產不再矛盾。”在“萬千詞匯”青瓷工作室,來自河南的青年創客朱旭,在龍泉市青瓷研究所的技術支持下,實現了從設計研發到生產管理的全流程數字化。

  龍泉還傾力打造了“青創空間”平台,從一期到四期,92個優秀團隊成功孵化入駐。近3年,當地已累計招引1372支來自全國各地的創業團隊,通過租金補貼、創業補貼、生活津貼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惠及超千名青年創業者。

  每年畢業季,龍泉青瓷寶劍技師學院的畢業生總是很搶手,今年,74名應屆畢業生已被本地企業一搶而空。該校探索的“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訂單式培養模式,為劍瓷產業的未來儲備了充足的高素質技術人才。

  當前,龍泉青瓷正加速“揚帆出海”。2024年7月,龍泉市政府與浙江省二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龍泉青瓷”省級外貿產業集群。一些先行者已嘗到了海外市場的甜頭,如龍泉市大唐青瓷有限公司的16款青瓷產品,精准契合了部分海外市場的審美,已遠銷澳大利亞和韓國,年銷售額穩定在百萬元。

  千年龍泉青瓷正煥發新的光彩。

(責編:葉賓得、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