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浙BA”送出妙傳 看台州體育經濟如何拿分

李寒陽、郭天宇
2025年07月23日09:48 | 來源:台州日報
小字號

  7月20日晚,“浙BA”台州賽區預選賽暨台州市首屆城市籃球聯賽圓滿收官,賽場上激烈的拼搶聲與觀眾的歡呼聲猶在耳畔。

  小組賽交鋒,台州灣新區隊曾以兩分之差憾負玉環隊,決賽再相遇,台州灣新區隊力挽狂瀾,拿下台州賽區冠軍﹔三門隊在首戰惜敗后迅速調整狀態,力克椒江隊、黃岩隊、路橋隊,三天三勝、三戰三捷﹔路橋隊與天台隊撕咬比分,鏖戰四節,打出台州賽區首場加時賽……

  賽場內,台州人不服輸的拼搏精神讓球迷為之動容﹔賽場外,台州經濟同樣以拼搏的姿態“勇立潮頭”。

  一場賽事就是一座城市的“活名片”,既能擦亮品牌,更能撬動綜合競爭力。這場火遍全城的區域性籃球賽事,讓我們看到的不只是單項賽事的精彩,更是“台州制造”,特別是體育產業集群在轉型升級浪潮中展現出的強勁韌性與創新活力。這背后,是台州體育經濟從“草根生長”邁向“科技賦能”、從“單點突破”走向“系統集成”的體現。

  創新驅動體育產業蓬勃發展

  中場休息期間,台州造好產品在熱烈吶喊聲中被送出。三門造的“浙BA”官方指定用球、臨海造的運動眼鏡、溫嶺造的球鞋……制造之都的金字招牌一次又一次精彩亮相。

  台州體育產業的崛起,正是區域特色經濟厚積薄發的結果。長期以來,“台州制造”憑借敏銳的市場嗅覺和強大的制造能力,在全球產業鏈中佔據一席之地。

  體育經濟發展,正是這種制造基因的集中體現。以三門健龍體育為例,其產品能成為FIBA認証和國際大賽的常客,背后是材料科技與精密工藝的持續投入﹔而佔據全國市場半壁江山的三門沖鋒衣,不再甘於做“大牌平替”,而是依托規模化生產與功能性創新的結合,在市場掌握話語權。

  這些看似分散的“點”,實則勾勒出一條清晰的脈絡:“台州制造”正依托深厚的產業基礎,在細分領域深耕細作,由“制造”向“質造”與“智造”躍升,從“隱形冠軍”向“顯性力量”轉變。它們不再是簡單的代工者,而是具備技術話語權和品牌影響力的市場參與者。

  科技不再是點綴,而是重塑產業競爭力的核心要素﹔產業集群也不再是簡單的企業扎堆,而是通過專業化分工、資源共享和創新協同,形成系統優勢。這種從“單打獨斗”到“兵團作戰”、從“成本驅動”到“創新驅動”的進化,是台州體育產業乃至整個民營經濟應對復雜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密碼。

  “體育+”經濟迸發無限潛力

  在路橋,球迷在戶外籃球夜市點上啤酒、小龍蝦,現場直播大屏酣暢觀賽。“觀賽+消費”模式,就是將體育賽事帶來的流量,有效轉化為消費增量和產業活力的創新嘗試。

  “浙BA”賽事的舉辦,其更深層的意義在於催化了“體育+”的融合發展,為台州經濟注入新動能。賽場內外的熱烈氛圍,延伸出“籃球夜市”、消費券聯動、文旅融合等豐富的消費場景,生動演繹了“賽事搭台、經濟唱戲”的發展效應。

  眼下,台州體育產業的價值鏈正在不斷拉長,從單純的裝備制造,拓展到賽事運營、文化體驗、休閑旅游、商貿服務等多個維度,形成“一業興、百業旺”的良性循環。台州擁有堅實的制造基礎和活躍的民營經濟,完全有能力在“體育+”這片藍海中開辟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未來,台州體育產業及區域經濟升級目標清晰。2024年頒布的《台州市體育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規劃》提出,到2027年體育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2%,較2022年提升30%,目標是打造全國高質量戶外運動目的地標杆和體育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城市。

  從賽場籃球到賽事消費,從傳統制造到智能升級,台州正以體育為紐帶,連接創新、激活消費、提升城市活力,探索“體育+”融合發展路徑。隨著產業升級不斷深入,體育經濟將持續釋放動能,為區域發展培育新的增長點,創造更多屬於台州的別樣精彩。

(責編:葉賓得、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