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深山到新城 麗水遂昌群眾“搬”出新生活

夜幕降臨,搬遷戶葉衛君結束一天工作回到位於麗水遂昌雲峰街道古亭小區的新家,飯菜香驅散了疲憊。“三年前,這個時間我可能還在摸黑趕山路,如今住上了縣城新房,生活大不一樣了。”他感慨道。
過去,葉衛君一家9口擠在偏遠山村墩頭自然村一幢100余平方米的泥坯房裡,靠種植茶葉為生,外出務工和女兒教育深受交通不便的困擾。搬遷下山,是全家的期盼。2020年,遂昌縣出台了新的搬遷政策,葉衛君積極響應。54.5萬元補助款覆蓋了新家的購房款,他隻需負擔裝修費。更令他欣喜的是,新家周邊企業提供了機修崗位,年收入超7萬元。如今,他還擔任了小區業委會主任,熱心服務鄰裡。
葉衛君窗前的燈火,是遂昌萬千新居的縮影。短短三年,古亭小區從一期擴建至三期,房屋數從200多套增至近1400套,選房率達93%。人口的快速集聚也催生了新氣象:超市、餐飲、娛樂設施紛紛涌現,九雲社區也將服務中心搬到小區旁,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務。
遂昌縣“九山半水半分田”,發展空間受限。為破局,該縣將群眾搬遷下山作為關鍵民心工程,通過精准政策、科學規劃和振興服務,推動“散居山民”向“集聚市民”轉變,鋪就了一條從深山到新城的幸福之路。
徐錫英正陪同孩子學習。遂昌縣委宣傳部供圖
這條幸福路上,徐錫英已走過13個年頭。2012年,她從至今未通公路的湖山鄉黃泥嶺村,搬到妙高街道騰龍小區。“那時候出趟門都要坐船,實在不方便,很想在城裡有套自己的房子。”徐錫英回憶。如今,她已在新房結婚生子,還經營著一家離家僅數百米的廣告公司,日子過得紅火。她親眼見証了小區的變化:“當初周邊還是農田荒山,如今已是高樓林立,要不是天天住這裡,肯定認不出。”
遂昌縣妙高街道騰龍小區。遂昌縣委宣傳部供圖
目前,騰龍小區已延伸至五期,匯聚搬遷群眾近1.2萬人,成為全市規模最大的農民異地安置小區和遂昌最大的大單元融合型社區。社區配套也日益完善,醫療衛生室、養老活動中心、縣級共富工坊服務中心、生鮮超市等一應俱全。2023年9月,騰龍小學和騰龍幼兒園投入使用,徐錫英的小兒子成了騰龍小學首批新生,真正實現了“出家門即進校門”。
據統計,自2019年以來,遂昌縣累計投入資金21億元,建成及在建安置小區7個,直接向農戶補助資金超13.8億元,幫助5006戶17248人圓了“安居夢”。
遂昌縣騰龍小學。遂昌縣委宣傳部供圖
安居是起點,樂業方能長遠。為加速搬遷群眾從“農民”向“市民”轉變,遂昌還從深化公共服務一體化改革、開展創業就業多元化幫扶、加強社區便民化服務治理等方面持續精准發力,每年至少提供2000個就業崗位,為搬遷群眾搭建就業平台,2024年度就發放了再就業補貼214.98萬元。
“下步,我們還將以深化公共服務一體化改革為抓手,圍繞群眾養老、托育、創業、出行等方面需求進行謀劃提升,逐步落地搬遷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家門口青少年宮、青年創業基地、公交車始末站等項目,高質量書寫搬遷‘后半篇文章’。”遂昌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龔隆淼、陳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