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文脈奔涌二十載 杭州奮楫再出發

杭州深入實施文化建設“八項工程”

厲瑋、張雅麗、張磊
2025年08月04日08:49 | 來源:杭州日報
小字號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面向未來的底氣,也是發展的軟實力,更是競爭的新高地。

2005年,浙江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通過《中共浙江省委關於加快建設文化大省的決定》,明確提出“增強先進文化凝聚力、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提高社會公共服務能力”,部署實施文化建設“八項工程”,構建起浙江省文化建設的“四梁八柱”,擘畫出建設文化大省的宏偉藍圖。

這場以文化人、以文興業的系統性實踐,成為浙江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路徑之一,也是杭州挺立精神坐標、增強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抓手。

20年來,杭州牢記囑托,勇擔使命,堅定不移沿著“八項工程”指引的文化之路闊步前行:從全國文化創意中心到國際動漫之都,從全民閱讀到文化管家,從文化產業聚鏈成勢到“文化出海”拓土開疆,從傳承歷史文脈到構建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一幅“文化強市”的時代畫卷在錢塘江畔鋪展開來。

杭州緊扣時代脈搏,以“敢為人先”的精神打造文化高地,以文化軟實力賦能城市硬實力,推動文化成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能之一。

今天,站在“后亞運、2萬億、超大城市”歷史新起點,杭州以文化產業為引擎,以文化出海為橋梁,持續推動文化建設在體系化、制度化、常態化軌道上行穩致遠,以更深厚的文化自覺、更主動的文化作為,持續書寫城市文明躍升的新華章,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探路先行、賦能加碼。

敢為天下先,文化產業向“新”而行

7月25日晚,西湖邊的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內人頭攢動。這是“黑神鑄煉”——《黑神話:悟空》藝術展的最后一天。開展三個多月來,線上線下一票難求,參展觀眾逾45萬人次,全網話題閱讀量超6億。火遍全球的國產3A游戲《黑神話:悟空》誕生在杭州,其藝術展更是成為現象級的全國文化事件。

從20年前的浙江系列動畫“第一片”,到今天的國產3A游戲裡程碑,杭州文化產業在創新、創意、創造中一路高歌猛進,成為全市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性產業之一。20年來的一系列數據也印証文化產業是朝陽產業,是看得見的軟實力、“摸得著”的GDP。

2006年,中國國際動漫節永久落戶杭州﹔2007年,杭州提出打造“全國文化創意產業中心”。2012年,杭州成功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創意城市網絡,成為國內首個“工藝和民間藝術之都”。2018年,杭州由全國文化創意中心向國際文化創意中心轉變躍升。為持續推動動漫游戲產業發展,2022年杭州提出打造“國際動漫之都、電競名城”的目標。

20年來,厚積成勢、蓬勃向上的杭州文化產業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杭州文化產業增加值分別於2016年、2020年、2023年成功突破1000億元、2000億元、3000億元大關,年均增速均遠高於同期全市GDP增速,產業發展規模始終位居全省第一、全國前列。

如今,在之江文化產業帶、大運河(杭州段)文化產業帶、良渚文化大走廊的輻射帶動下,數字內容、影視生產、動漫游戲、創意設計、現代演藝等文化產業加快集聚發展、形成鮮明優勢,文化產業發展重點平台不斷涌現、做大做強,構筑成一幅人文與經濟交相輝映、科技與創新互融共促的美好新圖景。

在不斷變革的時代浪潮中,數字經濟是杭州的先發優勢,“文化+科技”催生的新質生產力是杭州的“發展密鑰”。2024年,全市規上數字文化企業實現營收8855億元,同比增長約10%。眼下,電競游戲、數字視聽、網絡直播、微短劇、短視頻等文化新業態的“含科量”也越來越高。

站上“后亞運、2萬億、超大城市”的新起點,錨定“國際動漫之都、電競名城”的新目標,一個創意無限、乘“數”破浪、向上攀登的杭州,將全方位呈現在全世界的面前。

破浪千帆競,文化“新三樣”出海又出彩

文化興,則文明遠。走向世界,是文化自信的體現,更是文明互鑒的擔當。杭州以內容立本、以科技賦能、以平台支撐,全方位構建文化出海新范式,推動文化“新三樣”——網文、網劇、網游走出國門、走進人心,展現中華文化的時代風採,也塑造了屬於杭州的全球文化符號,持續擴大全球“文化朋友圈”。

據統計,2024年,網游成為杭州市文化出海的重要力量。商務部最新公布的2025—2026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名單中,杭州12家企業、6個項目入選,涵蓋影視、動漫、游戲、出版、工藝美術等多個領域,入選數量居全省首位。

要“借船出海”,更要“造船出海”。近年來,依托中國(浙江)影視產業國際合作區、浙江數字文化國際合作區、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杭州)等國家級平台和國際動畫聯盟、“新杭線”等特色載體,杭州優秀文化企業一起駛向“出海港”,以千帆競發之勢通往世界各地。

2025大阪世博會的中國館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在不久前中國館舉行的“浙江周·杭州日”活動中,榫卯積木拼搭、手藝花燈制作、傳統木刻拓印、紙傘制作技藝等傳統手工技藝展示,更掀起了文化體驗的“杭州熱潮”。

這個夏天,杭州傳統工藝創新展還跨越太平洋,首次來到巴西裡約熱內盧。銅師傅、壺永年、百年盧藝、良渚文創等杭州代表性文創品牌,帶去了中國傳統工藝與當代設計的融合成果,讓巴西觀眾看到了更立體的中國、更多元的杭州。

從“走出去”到“融進去”,讓“民族的”變成“世界的”。20年來,杭州深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和而不同”理念、創新文化體驗場景,不僅生動講好杭州故事、中國故事,更實現了從“產品輸出”到“價值認同”的躍升。

2005年以來,杭州共有23部影視、動漫、出版等領域的原創文化作品入選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多部影視動漫作品入選電影“華表獎”、電視劇“飛天獎”、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等國內外獎項﹔杭產電視動畫獲國家廣電總局推優數量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同類城市第一﹔近三年杭州獲得版號的網絡游戲數量佔全國總數的20%以上,獲得發行許可的網絡動畫片數量佔全國總數的28%以上。

書卷潤心田,全城熱讀正“閱”向未來

在杭州,一本書的旅程,常常從市民的一鍵下單開始,穿越數字網絡,在次日清晨送達家門。這場“觸手可及”的閱讀體驗,已成為杭州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回望當年浣紗路上杭州圖書館開放,三萬張借閱証引發徹夜排隊,求書若渴的場景至今仍令杭州人津津樂道﹔如今,借閱不再局限於館內,“線上借、快遞送”“掃碼讀、雲端藏”正構筑起全民閱讀的新生態。

一紙書香,跨越時空界限。杭州的公共閱讀服務,從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向城市每一個街巷延伸:418家城市書房、187個鄰裡閱讀空間、95個文化驛站……構筑起一張溫潤人心的“書香之網”。據統計,2024年,杭州市各級公共圖書館服務人次突破2000萬,紙本借閱超1295萬冊次,電子文獻瀏覽量更達1.34億次,傳統閱讀與數字閱讀交相輝映,持續刷新著這座城市的文化氣質。

鼓樓邊,由普利茲克建筑獎得主王澍設計的杭州書房——南宋書房,內外兼修﹔濱江電魂大廈B座1樓的電魂自在裡文化空間(硅谷書房),除了賣書,還將音樂會、戲劇節、喜劇季等跨界活動融入書房的日常,甚至“連樂隊都組建好了”﹔濱江區首個“空中文化長廊”——雲帆書房,將展覽變成書房最具特色的板塊,已經舉辦了裝置展、雕塑展、電子藝術展、Cosplay展,還邀請到自帶流量的知名策展人加盟……

書香濃郁的新型閱讀空間與公共圖書館,共同組成了杭州全方位、多輻射的“城市書網”。它們以獨特的設計、豐富的藏書、多元的活動,吸引著不同年齡段的讀者往來其中。

眼下,杭州通過創新“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模式,讓杭州書房實現了由“數量”向“質量”上的轉變,推動書店與未來社區、智創園區、鄰裡中心、黨群服務中心等場所的融合,注重與風情小鎮、特色街區創建相結合,盤活了社會力量,也讓杭州書房成為杭州加快推進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拼圖。

418家城市書房(含杭州書房),187個鄰裡閱讀空間,95個文化驛站,1884個“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從公共圖書館到特色書房,從家門口的“城市文化客廳”到創新復合的閱讀空間,杭州正用“閱讀進化論”詮釋著一座城市的文化溫度與精神理想。杭州溫暖的閱讀之燈,持續以創新的姿態在“家門口”恆久點亮,體現了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滿足群眾文化需求,實現好人民群眾文化權利。

(責編:艾宇韜、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