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鏈助跑”新范式
紹興諸暨重塑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

投產預計可提前3個月!看到智慧廠房拔地而起,結頂在望,浙江某襪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駱紀達欣喜不已。
這個位於紹興諸暨市大唐街道、年產2.5億雙中高端襪的智能工廠建設項目,眼下正快速推進中,預計2025年12月完成主體施工。項目推進如此之快,得益於諸暨市實施的企業投資項目審批“開工一件事”改革。
“項目早開工早見效。我們通過構建全流程、跨部門、集約化的‘135’審批工作流程,即‘一表梳理、三線聯動、五証齊發’,把項目開工前審批時間由原來的30天縮短到10天。”諸暨市政務服務辦企業綜合服務科負責人周錦介紹,傳統審批存在環節多、周期長、多頭跑等問題,他們聚焦審批流程、部門協同等問題,通過強化主動介入、推行容缺受理、落實全鏈跟蹤等方式,讓企業辦事“減時間、減材料、減環節、減跑動”,推動項目早開工、早建設、早達產。
自2025年4月審批流程“瘦身”以來,該市已有8個工業項目順利實現摘地10天領5証,涉及投資金額23億元。
如果說審批流程“瘦身”有效破解了項目開工的“物理阻隔”,那麼,“重大項目在線管理系統”則進一步拉近了政企距離。
“來,把鏡頭切換到姚江。”8月15日上午,諸暨市重大項目指揮部裡,一聲指令下達后,大屏幕立即顯示姚江鎮年產10000台特種工業縫紉機生產線項目施工現場視頻。隻見施工現場塔吊林立,工程車來回穿梭,一派火熱的建設場景。工作人員輕點鼠標,查看監控端採集的數據,了解建設進度,分析存在問題,以便及時跟進服務。
“將重大項目全周期管理服務工作‘搬上網’,既可有效歸集共享項目信息,更可提升服務監管能力。”諸暨市重大項目指揮部綜合組組長周鈺表示,必須打破“信息孤島”,形成部門橫向聯動、業務協作和數據共享,實現“一屏統覽、一網統管”。“重大項目在線管理系統”上線后,指揮部又著力在信息歸集效率低、狀態更新不及時、風險預判不精准等弊病上破局,強化動態管理與精准調度,形成“線上+線下”服務閉環管理。
數智賦能,打通了各部門間數據共享通道,實現了資源的多跨協同、互通交換,推動項目家底“可視化”、溝通服務“高效化”、建設進度“可跟蹤”。據統計,諸暨市現有在建續建重大項目218個,其中20個項目實現提前開工、17個項目實現提前竣工。
一個項目就像一粒種子,它能否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除了扎根的土壤外,也離不開陽光、雨露和空氣。在諸暨,政府“兜底式”服務與“超前式”謀劃並行,讓企業放心投資、安心發展。
日前,諸暨二季度“五榜賽馬”的開工建設榜“出爐”,位於諸暨經開區的“模速平行空間新質生產基地”榜上有名並奪下紅旗。從3月底拿地到4月中旬開工建設,短短半個月便實現“拿地即開工”。
這個躋身浙江省“千項萬億”工程清單的項目,以15億元投資布局AI聲學、智駕、醫療三大場景。項目還沒建完,其“招投建運一體化”模式已吸引8家行業領軍企業入駐。“拎包即可入駐!我們為企業量身定制廠房空間,讓他們更好地輕裝上陣。”某集團副總裁施中華說。
現場,熱浪與干勁交織。短短4個月,該生產基地兩棟建筑主體已經封頂。“我們在項目簽約落地前,就提前介入、主動謀劃,進行‘保姆式’全程跟蹤服務,協助企業完成了提前現場‘讀地’、項目立項、臨時用電、規劃方案設計初審等常規前期手續。”諸暨市開發委有關負責人說,開工僅是起點,在建設過程中他們持續完善全生命周期服務機制,全方位、全要素、全鏈條為企業解決發展后顧之憂。
暖巢引來金鳳凰。2025年以來,諸暨已成功引進億元以上項目65個,總投資522.3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22個,50億元以上項目4個。隨著一大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一條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路徑逐漸形成,諸暨正以營商環境之優,解鎖高質量發展的密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