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三門連續46個月固定投資增速居全市首位

8月25日,浙能台二電二期工程建設如火如荼,甬台溫高速至沿海高速三門聯絡線項目建設加快推進……這些重大產業項目建設都是台州市三門縣大抓項目、拼搶投資的“刻度表”。
2025年1至7月,三門縣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3.3%,已連續46個月居全市首位。
三門憑啥讓固投增速保持第一近四年?產業是“串成鏈”的實,落地是“跑著辦”的快,招商是“對著鏈”的准,按著企業的需求精准投資。
產業鏈上的“拼圖”
“引進一個龍頭,帶動一個產業,形成一個產業集群。”這話在三門落地得扎實。
一大早,浙江某能源有限公司處處涌動著建設的熱潮。該公司位於三門縣經濟開發區,開發區坐擁核電、風電等豐富的新能源資源,讓其肩負起打造新能源產城融合發展核心區的重要使命。
聚焦新能源產業鏈,開發區充分發揮“鏈主”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大力招引更多新能源企業入駐,為區域新能源產業的集聚發展添磚加瓦。
三門向來擅長把“小產業”串成“大鏈條”。三門沖鋒衣產業構建了“1+N+X”架構,沖鋒衣科創園則構建了“上下樓即上下游”的產業布局﹔浙江某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苗種研發—生態種養—精深加工—品牌營銷”的全產業鏈體系加速成型。
產業集群的集聚效應,早成了吸引項目的“磁力”。2025年三門安排浙江省“千項萬億”項目13個,總投資340億元﹔縣重點項目212個,年度計劃投資166億元,這些項目裡藏著不少產業鏈的“關鍵棋子”。
“企業來了能找到上下游,投資才敢往深裡投,這比單給政策管用。”三門縣投資促進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43天辦結的“三門節奏”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招引項目也是如此。
“43天完成項目審批,水道改造問題也迅速解決。”三門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黎冰妮對三門的審批速度連連點贊。
三門縣經濟和信息化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陳姣姣的手機上,還存著之前的審批時間節點圖,3月8日完成環評批復,3月12日完成現場踏勘,3月13日獲批施工許可多合一証書……每個時間節點都標得清清楚楚,進度一目了然。
這樣的“快”在三門不是孤例。三門縣數創產業園項目29天走完土地招拍挂到招投標流程﹔三門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年產100萬台新能源汽車車載電源項目,從拿地到開工僅用3個月……
這“快”靠的是真功夫。三門縣經濟開發區推出“項目專員”一對一機制,選派骨干全程服務,專員化身“首席代辦員”和“專屬聯絡官”,代辦全鏈條審批,同時將“問題清單”當天轉“任務單”,每周銷號式解決。項目不等人,服務往前趕,這大概就是三門招商能“敲開”企業門的底氣。
暖企留人的“磁力場”
說到底,招商不是簡單地遞名片,而是摸透產業鏈的“空缺點”,帶著解決問題的誠意上門。三門的招商“特種兵”們懂這個理,跑得勤、看得准、幫得上,企業自然願意把根扎下來。
2025年以來,三門縣沿海工業城的招商小組跑了171家次企業,主要領導帶隊出去73次,腳不沾地的節奏裡,藏著“沿著產業鏈敲門”的巧勁。“我們的招商團隊是從各科室抽調骨干,涵蓋經濟發展、規劃建設等多個領域。”三門縣沿海工業城發展服務中心投資促進科科長林晨說。
工業城的“見面禮”也很實在:多種地塊任選,租買靈活﹔優質項目來了,設備補貼、人才獎勵都能談。園區基礎設施已投20多億元,28條道路的硬化亮化綠化、管網河道等公建項目全面完成,生產生活配套也齊全,產城融合不斷深化。
園區常辦企業家沙龍、營商伙伴日,還靠勞動者嘉年華、青年夜校等活動豐富職工生活,留人引才氛圍濃厚。2025年以來,沿海工業城已引進13個項目,其中8個億元以上,計劃總投資超20億元,預計新增產值超40億元,實打實“走出去就有收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