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生態警務護航綠水青山
“我剛注冊成為了一名生態義警!”採訪中,一位游客興奮地表示,“這個小程序不僅讓我能隨時反映環境問題,還能通過賺取積分獲得實惠。如果這個星期我能攢夠積分,一定再來安吉游玩。”
8月27日上午,“守護生態美好 護航綠色發展”浙江生態警務建設集中採訪活動在湖州安吉余村啟動。來自中央及省市級30余家主流媒體的記者組成採訪團,走進湖州,實地探訪“警察藍”守護“生態綠”的生動實踐。
安吉大余村森林覆蓋率達72.9%,26.08萬畝森林與276種野生動物共同構筑起一片生機盎然的生態系統。當地設立生態警務聯勤共治工作站,公安、綜合執法等多部門聯合入駐,推行“五釘工作法”和“一窗通辦”服務機制,實現生態治理與服務群眾相結合。站長張忠心身兼社區民警和生態警長職務,十余年來巡山護水超2萬公裡,展現了基層民警的堅守與奉獻。
如果說大余村展示的是“腳步丈量”的基層守護,那麼安吉縣生態共治中心則呈現了數字賦能的“智治力量”。這裡匯聚9部門3.8億條生態數據,依托“生態共治大腦”實現礦產監管、非法狩獵預警等功能。安吉縣公安局環食藥偵大隊大隊長孫偉介紹,過去辦理一起刑事類生態案件要拖上三四個月,現在通過“綠盾在線”平台,可以實現一鍵移交、快速會商、聯合辦案,極大提升了執法效率。

游客在“深藍計劃”拍照打卡。程曉薇攝
在梅溪鎮紅廟村,有一家由廢棄礦坑改造而成的咖啡館——“深藍計劃”,這裡也是生態警務聯盟示范點。在入口處的服務窗口,安吉公安設置了“生態綠哨”小程序碼,游客可注冊成為生態義警,參與生態監督。目前已吸引近七萬人加入生態義警隊伍,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
在採訪的最后一站,採訪團來到湖州織裡環太湖毗鄰區,這裡設有長三角首個跨省生態警務站點——織裡喬溇生態警務聯勤共治工作站。該工作站匯聚了浙蘇兩地公安、生態環境等部門力量,形成聯防聯治新格局。成立以來,該站實現聯動處置率提升25%,生態訴求和矛盾糾紛顯著下降,推動區域生態治理從“單打獨斗”向“齊抓共管”轉變。
從民警腳步丈量到數字賦能,從聯盟共治到跨省協作,浙江公安以“警察藍”守護“生態綠”,筑牢法治屏障,推動綠色發展,為共同富裕注入持續生態動力。(程曉薇、袁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