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托起群眾穩穩的幸福

麗水持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

林坤偉
2025年08月31日09:42 | 來源:麗水日報
小字號

  日前,麗水景寧畬族自治縣舉辦了首期永生苔蘚藝術畫制作專項職業能力培訓,37名學員順利通過考核,取得了該縣人力社保局頒發的專項職業能力証書,成為景寧首批持該証的從業人員。

  這是景寧培育技能人才賦能產業發展的生動縮影。今年以來,景寧以深化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改革為突破口,通過“政校企”聯動機制,創新打造“育匠聯盟”品牌,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34期,參訓人員超1500人次﹔舉辦職業技能競賽7場,挖掘本土技能人才500余人﹔開展技能大講堂6場次,惠及群眾1000余人,為縣域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基本公共服務關乎民生,連接民心。麗水市委五屆八次全會提出,要深化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這一重要牽引“強保障”,突出全域深化、體制破題,統籌基本和非基本公共服務,深化“固定+流動”模式,做到城鄉公共服務供給各有側重,實現片區整合、固定做強、流動提質、百姓有感。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近年來,麗水聚焦更穩定的工作、更好的教育、更可靠的社會保障等目標,扎實推進山區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改革,著力構建與發展軸相匹配的山區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優布局、提質量、補短板、強支撐,圍繞托育、教育、衛生、就業、文化、體育、養老、助殘等公共服務領域,加快破解山區公共服務的難點堵點,跑出全域共富的“加速度”。

  “醫生來了!大家先排好隊,一個個問診。”縉雲縣大源鎮衛生院的“智慧流動醫院”巡回診療車緩緩駛入龍坑村。全科醫生診療、中醫操作耳穴壓豆、專家眼底鏡檢查……在“家門口”看病配藥,已經成了這個偏遠山村的常態。

  常住人口240余人的龍坑村是縉雲最偏遠的鄉村之一,村裡目前在管慢病人群50人。“去趟縣城醫院50多公裡,坐車來回折騰要一天時間。有了‘智慧流動醫院’,現場看病、檢查、買藥,真是太方便了。”村民鄭桂葉患有高血壓,需要定期服藥,巡回診療服務有效解決了尋醫問藥不便的老大難問題。

  醫療衛生是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大事。多年來,麗水秉持“醫療服務隨人走”的理念,創新“固定+流動”醫療服務模式,有效填補基層醫療資源空白,降低就醫和醫療服務成本,提升山區醫療質量和服務能力。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64輛“智慧流動醫院”巡回診療車累計出診車次4.03萬次,行駛裡程176萬公裡,總計服務177萬人次。“固定+流動”山區醫療服務模式全省推廣、國家專題推介,其中景寧的“智慧流動醫院+AI”的經驗做法在世界衛生大會主題邊會上贏得世界目光聚焦。

  “流動供銷”打通山村服務“最后一公裡”。麗水在全國首創“流動供銷致富車”模式,203輛“浙麗供”“浙麗銷”服務車覆蓋了90%的邊遠山村。目前,麗水已初步形成“固定+流動”相結合的精准服務供給體系,“流動便民共富車”線下服務實現行政村全覆蓋。

  麗水還迭代升級“跨代共居”模式,創新養老管家、養老服務集市、“加雙筷子”鄰裡互助等新模式,今年1至7月長護險參保人數239.93萬人,所有參加基本醫保的人員均參保長護險,實現長護險制度全覆蓋。

  除了醫療、養老和就業,讓孩子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是每個家庭的朴實願望。2024年以來,麗水還按照“全面統籌、因地制宜、分類分步、積極穩妥”的原則,推進小規模學校優化調整,打好政策集成、服務保障、資源盤活等“組合拳”,加強“吃住行學”保障,堅持“一事一議”對標化解問題,進一步縮小城鄉、區域、校際差距。2024年以來,全市完成45所100人以下鄉村小規模學校優化調整,妥善安置學生1113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在城鎮就讀佔比提升至98%,有效提升了教育公共服務的普惠性和可及性。

  “當前,政府對基本公共服務的投入持續加大,以實績實效讓百姓的生活更加美好,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麗水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麗水將繼續堅持全域深化、體制破題,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推進規劃布局、服務標准、設施建運、政策制度一體化,持續推動公共服務擴面提質、降本增效,真正實現“百姓有感”。

(責編:葉賓得、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