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庫好水釋放生態價值
麗水蓮都推進“用水權”改革 促進“水經濟”發展
“這裡的水會‘說話’,來了根本不想走!”8月中旬,上海游客徐魯寧沒想到,他們一家四口竟在麗水市蓮都區雅溪鎮庫川村的海川良庫民宿裡“發呆”了一整個星期。“每天推開窗就能感受溪澗山風,白天聽著水聲看書喝茶,傍晚去水庫邊散步,還有孩子們最愛的峽谷漂流。”
讓他們流連忘返的,是大城市裡稀缺的原生態美景——碧波蕩漾的水庫、驚險有趣的漂流,而這一切的背后,源於蓮都大力推進的“用水權”改革。
蓮都區水資源生態稟賦優越,42座水庫、125座山塘,總庫容超8000萬立方米。山塘水庫的水清澈見底,兩岸綠蔭環繞,自然環境優美,但所在村庄卻坐擁“金山銀山”而不自知,曾長期面臨“抱著金飯碗找飯吃”的困境。
“過去水庫僅用於灌溉、防洪,村集體收入微薄。”雅溪鎮庫川村黨支部書記朱皆效坦言。雖然有水質優異、落差適宜的水庫,但村裡遲遲找不到將資源變現的路徑。
轉機來自2023年——浙江省水利廳將蓮都水權確權和交易列為水利改革試點項目,一場關於“如何讓水活起來”的變革就此啟幕。
改革第一步,就是為水資源“確權發証”。2024年7月,《蓮都區集體山塘水庫用水權確權管理辦法》《蓮都區山塘水庫生態產品總值核算報告》等文件相繼出爐,蓮都區用水權改革試點的“頂層設計”搭建完成,改革進入全面推行階段。
庫川村率先申領了麗水首張“取水許可証”,水庫用水權正式歸屬村集體。更讓朱皆效底氣十足的,是一份科學的《生態產品總值核算報告》:蓮都全區山塘水庫生態產品總價值達3988萬元/年,其中庫川村水庫潛在開發價值超百萬元。
“有了科學的核算報告,現在合作開發,我們心裡有本明白賬!”朱皆效笑著說。
水權明確后,麗水亞溪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很快找上門,並在麗水生態產品交易平台上以26.33萬元成功拍得庫川村水庫的7年用水權。
“這裡水質好、落差大,非常適合開發漂流項目。”公司合伙人李金慧表示,特別是上海、江蘇等長三角游客尤其喜愛這裡的生態體驗項目。
雅溪漂流項目迅速落地,取自庫川村水庫的溪水順山勢而下,打造成“高空玻璃漂流+峽谷自然漂流”的雙段式漂流項目,讓游客在體驗驚險刺激的漂流樂趣之余,還能盡情享受優質水生態環境帶來的獨特魅力。今年6月試營業以來,游客量已突破4萬人次。
項目營業后變化悄然而至,漂流沿線村庄的40多位村民成為漂流項目安全員、檢票員,月均增收3000元﹔周邊農家樂周末一桌難求,筍干、紅薯干、梅干菜等農特產品供不應求﹔庫川村集體經濟收入同比增長40%,今年已突破70萬元。
沿線的村民周大姐在漂流終點不遠處支起小攤,售賣冷飲汽水。她笑著說:“現在在家門口掙得不比外出打工少,還能照顧老人孩子。”
從“賣風景”到“賣產品”,一汪碧水帶來的活力遠不止於漂流,“水經濟”發展鏈條正延伸到更多產業。在庫川村,200畝的生態種養基地即將建成,該項目投資5300萬元,計劃年出欄生態雞鴨6萬羽,預計為村集體再增收入20萬元。
“我們在上海擁有廣泛的中高端客戶群體,他們對生態產品需求度高。”生態種養基地項目主要負責人李益軍介紹,項目建成后將帶動周邊的老百姓一起種養原生態農產品,進行統收統售,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供銷產業鏈。
無獨有偶,在40公裡外的楓樹灣村,單讀民宿主理人李關友也開始在籌劃新的親水項目:“取得取水許可証后,我們想開發種類豐富的水上項目,吸引更多游客來感受綠水青山之美,讓他們從‘看水’變成‘玩水’。”
水權改革一年間,蓮都已初步形成各類山塘水庫后續開發利用清單。蓮都區水利局水電管理所所長姜麗彬介紹,下一步將通過麗水市生態產品交易平台推動水權規范化交易,招引各類資本前來合作開發,讓每庫好水都能釋放生態價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