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原創

示范區“嘉”速度 | 昔日“爛泥塘” 今日“創新泉”

方彭依夢
2025年09月12日16:15 |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小字號

初秋時節,漫步在浙江省嘉善縣西塘鎮祥符蕩沿岸,碧波蕩漾,風景宜人。不遠處,幾隻白鷺展翅飛翔,嬉戲覓食。

在老嘉善人姚明利的記憶裡,從前的祥符蕩可沒有這樣的好樣貌。曾經,由於農業退水污染、上游來水水質差等因素,祥符蕩水生態環境持續惡化,水生生物資源急劇衰退。慢慢的,祥符蕩沒了水鄉的蹤影,“爛泥塘”成了它的代名詞。

祥符蕩風光秀麗。嘉善縣委宣傳部供圖

祥符蕩風光秀麗。嘉善縣委宣傳部供圖

2019年,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設立。生態綠色是示范區的立身之本和亮麗底色,推進示范區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高水平生態環境保護作支撐。而位於示范區先行啟動區的祥符蕩,恰好處於青嘉、吳嘉兩條示范區藍色珠鏈交匯處。作為示范區的核心水體,祥符蕩的生態治理工作至關重要。

2022年3月,總投入1.98億元的祥符蕩清水工程正式開工。工程通過綠色發展、控源截污、生境改善、智慧管理四個維度對祥符蕩的生態環境進行系統性治理。

作為祥符蕩生態整治工程的項目經理,中交疏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管理部總經理江帥在2021年來到祥符蕩。“那時這裡的水質很差,常年處於劣Ⅴ類。水體透明度更是不足30 厘米,水體渾濁且污染物含量高,基本沒有水生植物。”江帥回憶道。

隨著清水工程的開展,團隊在清退魚塘的同時,在全水域范圍打造“水下森林”,優先種植適應性強的淨水植物來改善岸邊水質和水生態。同時,通過引入濾食性的魚類、食藻類生物等,在祥符蕩構建了“水下森林—水生動物—微生物”生態鏈,並與周邊水系連通形成生態循環網絡。

目前,祥符蕩的沉水植物覆蓋度達90%,水質從劣Ⅴ類穩定躍升至Ⅱ類,透明度也提升到2米。重現秀美風光的祥符蕩成為了示范區內水質最優的湖泊之一。

“每年11月,越冬候鳥會陸續抵達祥符蕩,很多鳥都是之前沒見過的。”江帥介紹,隨著生態的改善,祥符蕩區域的生物多樣性保護也取得了明顯成效,生物種類提升約30%。

如今的祥符蕩是越冬候鳥鐘愛的驛站。嘉善縣委宣傳部供圖

如今的祥符蕩是越冬候鳥鐘愛的驛站。嘉善縣委宣傳部供圖

來到北祥符蕩坡岸生態整治工程現場,各項工作已進入收尾階段。

“除了對祥符蕩的水體進行修復,我們也積極開展生態護岸整治,打造北蕩南側濱水生態空間,形成重要門戶節點,實現祥符蕩水質、生態及景觀的全面提升。”江帥指向前方新建的“如意橋”,“這座貫通南北的橋梁將串聯起南北祥符蕩環湖綠道,縮短兩岸的連接距離,為周邊居民休閑健身提供便利。”

好生態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嘉善。今年年初,冰極限(浙江)食品有限公司落戶嘉善縣西塘鎮。作為全國領先的全自動化超級食用冰工廠,該企業擁有自主研發的制水到制冰全過程全自動化聯線,以及自研的桁架機器人送冰系統,可同時生產杯裝冰、袋裝冰、高端純冰等,日產150噸冰、40萬杯冰杯。

談及為何選擇嘉善,公司董事長孫磊坦言,冰杯等產品對水質要求高,嘉善生態環境好,擁有優質水源。此外,企業的核心客戶大都在華東地區,落戶嘉善可有效節省運輸成本。

冰杯生產線。人民網 方彭依夢攝

冰杯生產線。人民網 方彭依夢攝

近年來,隨著示范區生態基底不斷夯實,嘉善也在不斷探索將生態優勢轉化為創新優勢。通過放大祥符蕩獨特的生態價值,嘉善堅持用最美的風景吸引最優質的資源,先后導入了浙江大學長三角智慧綠洲創新中心(以下簡稱“智慧綠洲”)、祥符實驗室、嘉善復旦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級科創平台,集聚科研人員1496名,碩博佔比95%以上。

走進位於智慧綠洲的未來影像實驗室,幾位浙江大學在讀碩博生正通過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技術對視頻內容進行調整。

“未來影像實驗室是依托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影視藝術與新媒體系建構的,核心任務是智能劇本寫作和智能影像生成。”未來影像實驗室副主任林瑋表示,在智慧綠洲的牽線下,實驗室與嘉善本土企業合作成立了浙江大學長三角智慧綠洲創新中心—生成式人工智能聯合研究中心,未來將圍繞影視藝術與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及元宇宙場景開發等重大問題展開探索,全面賦能地方思想文化建設。

位於智慧綠洲的未來影像實驗室。人民網 方彭依夢攝

位於智慧綠洲的未來影像實驗室。人民網 方彭依夢攝

眼下,在祥符蕩畔的智慧綠洲裡,像未來影像實驗室這樣的專業未來實驗室共有8個。通過與各地企業共建聯合研究機構、與嘉善各鎮(街道)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不斷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為助力示范區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奠定了堅實基礎。

如今,祥符蕩這片昔日的“爛泥塘”已蛻變為科創成果不斷涌現的“創新泉”。

(責編:孫鵬、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