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善:示范區的“模范生”

2019年11月,由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組成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以下簡稱“示范區”)成立。
身處探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試驗田”,5年多來,浙北小城嘉善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與青浦、吳江同心同向、攜手並進,探索縣域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嘉善縣委宣傳部供圖
如今,憑借一系列縣域高質量發展標志性成果,區位獨特的浙江嘉善,成為了示范區當之無愧的“模范生”。
生態優先
秋日太浦河,碧波蕩漾,風光秀麗。河面上,白鷺徘徊盤旋,野鴨覓食、嬉戲,為美麗河景再添一抹靈動色彩。
西接太湖,東連黃浦江,太浦河猶如一條綠帶,將“青吳嘉”緊密串連。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為承泄太湖洪水和杭嘉湖澇水,三地協力開挖了這條河。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三地對太浦河的定位發生變化,治水標准也各不相同。“都不管”讓太浦河一度污染嚴重、黑臭難聞。
生態綠色是示范區的立身之本和亮麗底色,推進示范區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高水平生態環境保護作支撐。這些年來,嘉善始終把生態保護放在優先位置,聚力推進生態治理區域一體化,與青浦、吳江共同探索環境治理新范式。
水鄉客廳·方廳水院橫跨太浦河。嘉善縣委宣傳部供圖
2019年,嘉善與青浦、吳江三地首創“聯合河長制”,並共同聘任了73名長三角區域省際交界河湖聯合河長。通過落實河長聯合巡河機制、河湖聯合保潔機制、水質聯合監測機制、聯合執法會商機制、河湖聯合治理機制等“五大機制”,逐步打破了三地的行政“藩籬”,開創了區域聯合治水的新局面。
5年多來,三地持續落實示范區聯合河湖長“五個聯合”機制,實現了示范區“一河三湖”等重點跨界水體聯合河湖長全覆蓋。
此外,嘉善還聯合青浦、吳江先后編制實施《平原河網熱點區域入河排污口調查技術規范》《長三角平原水網區縣域水生生物監測網絡建設技術規范》《廢水碳源綜合利用管理技術指南》等一批跨區域、跨領域的治水標准。
通過加強水質監測、開展河道清淤、整治排污口等措施,太浦河斷面水質連續四年達到Ⅱ類,縣控及以上斷面Ⅲ類水及以上佔比連續五年保持100%,為長三角地區的生態保護作出了積極貢獻。
如今的太浦河,水質清澈、林木青蔥,是著名的拍鳥勝地。太浦河上,示范區標志性建筑水鄉客廳·方廳水院橫跨而過,成為了滬蘇浙皖共同的“會客廳”。
在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方面,5年多來,嘉善建成了全國首個零碳科創聚落竹小匯,率先發布了浙江首個平原河網生態系統GEP核算技術規范,完成了全國首例長三角跨區域排污權交易。同時,嘉善還與青浦區企業完成2.5噸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污權自主交易,標志著排污權跨區域交易由試點試行進入到自主交易的新階段。
全國首個零碳科創聚落竹小匯。嘉善縣委宣傳部供圖
5年多來,嘉善積極探索打通“兩山”轉化通道,協同推進長三角古鎮一體化發展。據統計,2024年,全縣接待游客1790萬人次,增速連續兩年列浙江省第一。
據了解,目前,嘉善正與青浦、吳江共同編制《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實施方案(2025—2030年)》,開展國家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創建申報工作。
向新而進
近年來,隨著示范區生態基底不斷夯實,嘉善也在不斷探索將生態優勢轉化為創新優勢。
位於嘉善縣西塘鎮東北部的祥符蕩創新中心,浙江大學長三角智慧綠洲創新中心(以下簡稱“智慧綠洲”)4個未來實驗室依次而建,一大批前沿科技成果相繼誕生。未來食品實驗室成功合成全球首例細胞培養黃魚肉,未來健康實驗室“上新”的無人化中藥組分分析及智能篩選平台,每天可篩選2500多個中藥成分……
位於嘉善縣西塘鎮東北部的祥符蕩創新中心。嘉善縣委宣傳部供圖
近年來,通過放大祥符蕩獨特的生態價值,嘉善堅持用最美的風景吸引最優質的資源,先后導入“智慧綠洲”、祥符實驗室、嘉善復旦研究院、上大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級科創平台,集聚科研人員1496名,碩博佔比95%以上。
截至目前,已形成研發標志性成果55項,孵化轉化企業75家,共建研發機構47家,市場化合作經費超3.7億元。
以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為抓手,在持續引進長三角高端科創資源、提能升級祥符蕩創新中心的同時,嘉善還與青浦、吳江共建了全國首個跨省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重點發展數字產業、智能制造、綠色新材料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總部經濟、綠色科創服務兩大特色產業,形成“3+2”的主導產業發展格局。
2023年7月31日,示范區跨省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正式揭牌成立,成為全國首個跨省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嘉善縣委宣傳部供圖
如今在嘉善,“基礎研發在滬杭,中試產業化在嘉善”的協同創新路徑,推動著越來越多的科技成果從實驗室邁向應用場。
此外,借力青浦華為練秋湖基地,嘉善與華為共建了長三角數字經濟創新中心,謀劃布局人工智能、算力、元宇宙等前沿領域產業,並主動做好配套服務,目前首批40套人才公寓已投入使用。
眼下,隨著各大合作高校院所導入源源不斷的科創資源,各大科創載體扎根嘉善潛心科研和賦能產業發展,廣大企業引領產業創新發展……嘉善向高攀升、向新而進,科產聯動發展這張“金名片”越擦越亮。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嘉善縣GDP增長6.7%﹔科技創新指數攀升至浙江縣(市)第1,R&D佔比列浙江縣(市)第4,實現了浙江“科技創新鼎”四連冠。
打破壁壘
“人在嘉善,能辦好在上海的業務嗎?”近日,嘉善市民宋國強來到縣政務服務中心,為上海市長寧區的一處房產辦理抵押業務。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他在跨省通辦專區通過虛擬窗口遠程辦好了業務。
整個辦理過程十分絲滑,在宋國強順利完成人臉核驗、材料上傳等一系列步驟后,這項登記業務便迅速在線流轉至上海市長寧區的屬地登記機構,由他們進行線上審核。辦理過程全程錄音、錄像,確保了業務辦理的規范性和可追溯性,先進的身份核驗技術則精准驗証了市民的身份信息,為業務安全辦理筑牢了防線。
“原本以為要嘉善、上海兩頭跑,沒想到在家門口就輕鬆辦好了上海的業務,真是太方便了。”宋國強感慨道。
嘉善縣政務服務中心。嘉善縣委宣傳部供圖
據了解,為了更好地推進跨省協同、“高效辦成一件事”,嘉善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打通長三角“一網通辦”虛擬窗口渠道,以“屏對屏”方式打破地域限制,讓群眾和企業能夠在異地享受到同城化的優質服務,真正實現了“一步辦理完成”,大大提升了辦事效率和滿意度。
這一成功案例的背后,是嘉善在政務服務領域的持續創新與不懈努力。
聚焦群眾跨省辦事和政府部門跨省聯動協作等難點堵點,2022年,依托國家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嘉善縣打造了全國首個跨省域區塊鏈平台“區域協同萬事通”應用,打破青浦、吳江、嘉善三地區域行政壁壘,實現示范區內1000余項民生服務一網通辦,207項行政檢查事項一網統管。
“‘區域協同萬事通’通過場景跨省共建、數據跨省共享、能力跨省復用,打造‘協同服務、協同治理’新格局,促進了數據高效共享和有序開發利用,提升了跨地域、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水平,為區域一體化發展注入新動能。”嘉善縣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
區域協同和制度創新,為提升民生福祉、實現公共服務普惠共享助力。
孟金富是江蘇揚州人,2018年,他隨子女來到嘉善定居。初來嘉善,因持有的是江蘇的社保卡,他在生活中遇到諸多不便,“連坐公交車都享受不到老年人優惠”。
2023年,為滿足退休返鄉、異地遷居、臨時外出等老年人公共服務新需求,在民生“一卡通”的基礎上,嘉善推出“長三角敬老通”應用,使得上海、江蘇、浙江、安徽4地的老年人可無差別享受“同城同待遇”的生活便利。
“社保卡一刷,就能免費乘公交。我在揚州借的書,到嘉善的圖書館刷社保卡也能還。”孟金富笑著說,“現在帶上社保卡去嘉善或是青浦、吳江的景區,很多都能打折呢!”
在嘉善,非戶籍老人可刷第三代社保卡享受和嘉善戶籍老人同等待遇,免費乘坐公交。鄭之恆攝
5年多來,嘉善攜手青浦、吳江,合力破解跨域治理難題,在執法司法、生態保護、政務服務等領域實現多項“首創”。截至目前,示范區已探索形成154項具有突破性的一體化制度創新成果,其中57項已面向全國復制推廣。
嘉善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嘉善將繼續與青浦、吳江及示范區執委會緊密協作,在“制度深度創新”上攻堅、在“動能協同培育”上發力、在“幸福家園共建”上提質,共同譜寫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嶄新篇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