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白楊街道創新“社區書記助理”項目 激活基層治理青春動能
作為浙江省最大的高教園區所在地,杭州市錢塘區白楊街道轄區內共有14所高校、22萬名大學師生。如何將豐厚的“大學城”資源轉化為“青年發展型城區”的建設動能?白楊街道創新推出“青年人才成長領航計劃”,以“社區書記助理”項目為支點,撬動高校青年深度參與基層治理,累計吸納超500名大學生扎根社區,讓青春力量在一線綻放。

白楊街道實行“社區書記助理”項目。錢塘區委社會工作部供圖
面對學生時間碎片化和社區需求常態化的矛盾,白楊街道首創“固定制+彈性制”雙軌挂職模式。固定制助理全脫產蹲點2—3個月,彈性制助理課前課后、周末假期靈活補位。2024年,首批336名彈性制助理和98名固定制助理“上崗”,實現25個社區全覆蓋﹔2025年,共有414名學生報名,其中固定制321名、彈性制93名,項目影響力持續增強。有人用整個暑假推動“銀齡關懷”從無到有,也有人用午休40分鐘教會老人掃碼挂號……
在這裡,社區書記就是“班主任”,把一線經驗轉化為鮮活教材。大三學生朱興雅第一次跟著海天社區黨支部書記巡查,隻見其拍照上傳、聯動物業、發動黨員,兩個小時就解決了垃圾桶“爆桶”問題。那晚,她在《民情日記》裡寫下:“原來治理的公式藏在經驗裡。”兩年來,社區書記助理們深入網格,參與“一老一小”服務、安全治理等8大類民生服務,形成48份社區實踐報告,從“旁觀者”成長為“主人翁”。
同時,白楊街道建立健全“培訓—實踐—激勵”全流程培育機制,開設“社區志願服務課堂文化培育行動”、案例教學等專題課程。2025年已有80余名助理通過分層培訓快速掌握網格巡查、民情收集等技能。法學專業學生把鄰裡糾紛調解做成模擬法庭,通信技術同學把5G和物聯網送進獨居老人家,課堂與街巷無縫對接,知識在煙火裡落地生根。
兩年來,500多名大學生深度參與網格巡查2300余次,協助開展睦鄰議事會46場,推動5個滿意度達98%的優秀項目落地。街道探索路演、青年論壇、專題視頻等一系列激勵舉措,記錄下一個個“高光時刻”。越來越多人從“我來試試”轉變為“我要留下”,昔日奔跑在社區的年輕人,有的已穿上紅馬甲成為導師,接過這場青春與基層“雙向奔赴”的接力棒。(程文慧、凌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