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汛期10月15日結束
災害損失輕、社會影響小,人員零傷亡
10月15日,浙江省汛期結束。記者從省防指了解到,今年汛期,浙江省牢牢守住了“三條底線”,成功應對梅雨、台風和持續多輪局地強降雨等災害,災害損失輕、社會影響小,人員零傷亡。
和往年相比,今年浙江省梅雨期偏短、出梅偏早、雨量偏少,但依然出現兩輪集中性強降雨過程,特別是首輪強降雨量達203.7毫米,佔梅雨總量的71%。受梅雨、台風疊加影響,浙江省多站點水位超警,錢塘江發生首場編號洪水。水庫增蓄明顯,出梅時全省大中型水庫蓄水總量達288.19億立方米,較入梅增蓄42億立方米,較多年同期平均多20.4億立方米。
汛期,直接影響浙江省的台風有6個,前4個台風在7月。其中,台風“丹娜絲”“竹節草”相繼登陸,浙江省東部沿海地區出現集中降水﹔“范斯高”“竹節草”接續影響長達7天,造成風、雨、潮、洪“四碰頭”,甬江、運河兩大流域水位普遍超保,余姚站洪峰水位達3.33米,62個江河站水位超警。
整體上看,今年浙江省汛情較往年總體平穩,但台風影響多,降雨面廣點強,區域洪澇致災風險高,防御壓力大。為打贏汛期“保衛戰”,浙江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抓實抓細防汛備汛各項工作,進一步增強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聚焦“最薄弱是山區、影響最廣是江河、難度最大是海上、最不容疏忽是交通和城市”的“4個最”重點領域,全省開展拉網式排查整改,緊盯排查重點,確保風險解決在萌芽之初、成災之前。今年以來,全省累計出動41萬余人次,查治問題隱患12233個。
把人員轉移作為關鍵一招,嚴格落實干部與群眾同吃同住和“快轉、暖留、慢回”。台風影響期間,浙江省加強響應措施的穿透力,緊盯養老院、福利院等特殊場所和“老弱病殘幼”重點人群,落實轉移責任和措施。據統計,今年浙江省累計轉移32.2萬人次,成功避讓地質災害17起,避免70人可能的因災傷亡。
水利調度是防汛工作的重要環節。今年,浙江水利部門積極落實“早動、快動、小動”工作機制,完成苕溪和錢塘江流域防洪調度決策系統建設,實現流域防洪調度目標正向預演、反向推演等場景和風險動態研判、集成展示。以應對今年錢塘江1號洪水為例,省級提前24小時預報蘭溪洪峰流量,誤差在2%以內,精准支撐了富春江、分水江等水庫錯峰調度決策。
基層力量是防汛工作的重要支撐。浙江省將30.8萬名基層防汛責任人融入基層“141”治理體系,並組織基層防汛責任人“萬人大培訓”。今年以來,已累計培訓基層防汛責任人14.6萬人次,開展各類預案演習2432次,參與演習人員16.4萬人次,做到所有鄉鎮(街道)和有風險區的村(社區)全覆蓋。
省防指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加強X波段雷達組網等新技術應用,推進實施防洪控制性樞紐工程,加快構建“責任到人、裝備到點、響應及時”的防汛防台應急小單元體系,進一步提高基層防災減災能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