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以創新實踐推動陽明文化“揚帆”遠行
10月30日,“2025陽明心學大會”寧波活動在王陽明出生地余姚啟幕,來自海內外的專家學者、王陽明史跡地代表及社會各界人士800余人齊聚一堂,共同探討陽明文化的當代意義與世界傳播之路。
思想在碰撞中閃光,智慧在交流中生長。
看時間維度,明代大儒王陽明融匯朱熹理學與陸九淵心學,打通德性與知識的隔閡,開創影響深遠的陽明心學。這一思想啟迪了數百年來的儒學大家,至今仍被學界廣泛研究。
看地域維度,誕生於浙東深厚歷史文化土壤中的陽明心學,不僅成為明朝中晚期的主流思潮,更遠渡重洋,深刻影響了日本等東亞國家的思想演進。
無論從時間還是空間的角度審視,王陽明及其心學思想的傳播軌跡,都印証著一個宏大的主題——“心學無界·文明共生”,這正是“2025陽明心學大會”的核心命題。
持續式升溫
出席“2025陽明心學大會”寧波活動的嘉賓,既有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等國內頂尖機構的哲學名家,也有來自日本等深受陽明文化影響地區的資深學者。
現場,一個話題被海內外哲學大咖反復提及:“為什麼陽明文化在當代持續‘升溫’?”
大家認為,這並非偶然。自陽明先生誕生500余年來,歷史上已多次出現“陽明熱”。而其在當代再次飽受關注,更是印証了這位偉大哲學家“致良知”“知行合一”等理念的普適性與生命力。
作為寧波地域文化的重要標識,陽明文化在這片土壤中扎根尤深。
在“陽明故裡”余姚,陽明小學、陽明中學、陽明公園、陽明街道……處處因陽明而建、因陽明而興。
在寧波,陽明文化已融入城市肌理,成為可讀、可感、可親近的精神地標。據統計,寧波市400余家企業名稱中有“陽明”二字。
然而,這位思想巨匠及其學說的當代回響,遠不止這些。
作為“2025陽明心學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2025中天閣論道‘陽明心學與當代中國’·王德峰專場”於10月30日下午舉行。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德峰,從陽明心學的歷史脈絡談起,系統解讀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核心內涵。800余人齊聚余姚市公共文化中心大劇院,講座過程中掌聲頻傳。
像這樣高水平的專家講座和愛好者自發舉行的交流會,在寧波不時開展。
另據了解,寧波的“陽明社群”有數百個,它們共同將富有感召力的陽明思想,轉化為浸潤人心的文化力量。
創造性轉化
在“2025陽明心學大會”寧波活動的會場外,一系列融合陽明文化元素的文創產品整齊陳列,陽明Q版公仔、王陽明畫像冰箱貼、《陽明傳奇》文化繪本……用不同的形式講述王陽明故事,吸引眾多嘉賓駐足流連。
“這款小巧的公仔,在推出后的兩個月內銷售量就超過2000個。”“良知創物”主理人李福彬手握陽明Q版公仔告訴記者。
眼下,寧波余姚正穩步推進陽明古鎮、姚江書院等標志性文化項目建設。隨著每年數以萬計的“陽明客”涌入,“以文化人、以文興業、以文潤城”的發展願景正在逐步照進現實。
與此同時,陽明文化正悄然轉化為一種“文化生產力”,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精神內核——
雙鹿電池深諳“事上磨練”之道,70年做一顆好電池,其智能鎖電池銷量與鹼性電池生產規模均位居全國第一﹔
江豐電子設陽明文化實踐教育點,為華人華僑和海外高層次人才搭建了培育家國情懷、堅定理想信念的良好平台﹔
……
甬企對陽明文化的重視,也引發了與會專家的高度關注。浙江省倫理學會會長、浙江工商大學浙商研究院院長陳壽燦說:“陽明文化所倡導的‘以人為本’思想與主體性精神,代表了一種具有東方智慧的管理哲學,對現代企業構建人本模式、踐行社會責任具有重要啟示。”
多樣化傳播
作為“2025陽明心學大會”的重要子活動,“2025陽明文化中外交流會”於10月30日上午拉開帷幕。與會代表裡,不少是寧波的“老熟人”。
來自日本早稻田大學的永富青地教授,說著一口流利的中文。“因為研究王陽明,我已多次到訪寧波,早就算得上是寧波的老朋友了。”他說。
因為王陽明,海外的陽明文化愛好者與研究者將目光一次次投向寧波﹔而寧波,也以系統性的文化實踐回應著世界的關注——
早在2011年,寧波余姚便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合作成立“國際陽明學研究中心”。研究中心成立以來,已舉辦三屆“國際陽明學研討會”,編輯出版《國際陽明學研究》四卷。
此后,寧波市中華文化海外傳播聯盟、寧波市陽明文化海外傳習基地等平台陸續成立,不斷拓寬陽明文化走向世界的通道與網絡。
另一方面,寧波積極依托新載體,開辟陽明文化海外傳播新路徑——
“陽明文化海外拼圖”邀請全球網友共建文化地圖﹔“陽明小故事”系列短視頻在海外社交平台聯動傳播,播放量突破50萬次﹔專門設計的“陽明故裡”郵戳和EMS封套隨快遞走向世界……
一個個創新實踐,將底蘊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轉化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公共文化產品。
採訪中,國際儒學聯合會副理事長、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張學智提到:“王陽明曾自己表示,‘致良知’之學,‘高者可以高就,低者可以低就’。”因此,張學智認為,“陽明文化出海應重視分眾傳播,既要堅持高水平的學術交流,面向專業學者深入闡釋,也要致力於將思想轉化為通俗易懂、貼近大眾的內容,讓不同文化背景、社會階層的人都能接觸並理解其精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