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遵循发展规律,积极稳妥推进,着力提升质量。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详细】
关键词一:"钱"与"地"
更多>>
张波:“钱”与“地”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关注的焦点
“钱”与“地”,也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人们关注的焦点。
据国家开发银行预计,未来3年我国城镇化投融资资金需求量将达25万亿元。委员们指出,如果光靠财政资金来支撑城镇化,会逼着各级政府盲目举债、寅吃卯粮,不仅不可持续,还蕴含巨大风险。
那么,钱从哪里来呢?
全国政协委员、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副主任张波介绍,当前我国土地出让的净收益当中,县(市、区)得大头,大部分用在城里,用于农村发展的比重太低。
为此,张波委员建议,可以适当调整土地出让收益的分配结构,用于农民安置、农村发展;通过财政扶持成立担保公司,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贷款担保;开展土地质押贷款,拓宽小城镇建设融资渠道。还有委员建议,可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
土地,也是制约城镇化建设的一大瓶颈。很多委员认为,应该严格按照中央的要求,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详细】
关键词二:产业下乡
更多>>
宗庆后:产业下乡来 促进城镇化
大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不仅造成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一系列“城市病”,农村也衍生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土地闲置等“农村病”。如何更好地处理两者关系?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宗庆后建议,推动产业下乡,实现真正的城镇化。
宗庆后代表说,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城镇化率大幅提高,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以大城市及沿海发达地区为中心的城镇化,也存在诸多问题。他在调研中发现,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打工,但大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使他们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大城市也无力为他们提供足够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导致农村富余劳动力无法在大城市安家立业,并没有实现真正转移。
“建议严格控制大城市发展规模,积极推动产业下乡,让部分农民工回家乡就业。”宗庆后代表说,这样不仅能带动教育、医疗、文化和人才下乡,还能推动农业集约化发展……【详细】
关键词三:“镇村企”共建
更多>>
张天任:以“镇村企”共建模式推动新型城镇化
经过多年摸索,张天任为这个“城镇梦”搭建起三个平台。在经济上搭建起村企联姻的共赢平台,一方面镇村组织协调各方关系,为企业发展创造条件,形成长期稳定的技能培训、就业合作关系,帮助村民提高就业能力。另一方面,企业通过技术帮扶、资金支持、就业支撑等途径,引导村民参与到村级资源开发和配套服务企业的致富链条中。仅天能集团就为新川及周边村解决了5000多人的就业。
在民生方面搭建实事联办的共保平台,共同培育村企文化,共同建设基础设施,除共同参与本地水、电、路及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建设外,公司还投资修建文化公园6个,兴建农民文化活动室和文体活动室4个。双方还共同帮扶弱势群体,镇村党组织负责摸底调查,建立困难党员、群众、贫困学生等台账,企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他们提供帮助。
在平安方面搭建治安联防的共创平台,建立“村企联防队”,整合人力、资金资源,搞好治安巡防,维护和谐稳定;村上成立矛盾纠纷排查维稳工作组……【详细】
关键词四:村落文化
更多>>
徐秋芳:城镇化进程危及古村落
“目前中国有230万个村庄,真正有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只剩下不足3000个。”7日,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农林大学教授徐秋芳表示,城镇化持续推进致传统村落消失速度加快,村落文化岌岌可危。她呼吁,抢救性保护和发掘研究省际交界传统村落文化。
徐秋芳说,中国的城市化运动加速了传统村落文化的衰落,一方面城镇化使传统村落的物理空间不断压缩,附诸其上的文化符号不断破坏和遗失,另一方面全球化浪潮下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机制受到破坏,传统村落文化岌岌可危,造成国家形象模糊化、社会认同危机。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也表态称,古村落和少数民族村落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体现,需要得到保护,城镇化符合世界发展趋势,但推进城镇化建设决不能以瓦解农村文明、牺牲文化遗产为代价
“在城市化推进维度下,只有省际交界传统村落文化遗存相对完整,堪称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库’”……【详细】
两会热议
新型城镇化
教育改革
反腐倡廉
环境治理
社会保障
物价稳定
食品药品安全
住房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4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