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关注】记者“体验360行”系列(45)
我给熊猫当“保姆”
2013年07月15日11:13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手机看新闻
开栏的话: “您是做什么的?”乍然相识,人们大都会抛出这样的话题。 或许您正干着最苦、最脏、最累、最危险的活儿,拿着微薄的薪酬,经年舍不得添一件新衣; 或许,您正操持着一门后继乏人的手艺,忍受着萧条与孤独,却仍然选择了坚守; 或许,您正从事着一个新型的职业,在炫目的职场上创造着大量的财富,享受着妒羡的目光。 或许,您只是“朝九晚五”人群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员…… “360行,行行出状元”——不是高薪的职业才显得尊贵,不是炫目的职场才显得伟大。不同的职业,背负着不同的责任,承受着各自的艰辛。无论您从事什么职业,只要恪尽职守、躬身奉献,您就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多一点体验,多一份理解。从今天开始,人民网浙江频道记者将按照报社“走转改”部署,进一步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零距离地倾听、感知各行各业的酸甜苦辣! 希望您的目光注视着我们的脚步…… |
熊猫“蜀云”看到我手中的竹子就主动凑过来,迫不及待想要饱餐一顿了。 |
体验地点:杭州动物园
体验职业:观赏动物饲养工
在很多人的童年记忆中,必然少不了一个充满欢乐的角落:动物园。犹记得小时在省城动物园看到的各种珍禽异兽,为儿时留下一抹难以忘怀的记忆。
而记忆中,还有这些动物身边的饲养员,可形象却很模糊。
他们又被称为“观赏动物饲养工”、“动物保育员”。离开了自然环境的动物们,是离不开饲养员的。从新闻中我们常常看到,当珍稀动物繁殖又取得新突破时,最开心的是饲养员;但当动物兽性发作攻击人类时,直面危险的也是饲养员。
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份既熟悉又陌生的职业。他们的工作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记者近日到杭州市动物园体验了饲养员工作。
保洁,一天工作的开始
早上八点来到位于虎跑路的杭州市动物园,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青葱茂密的树林。树林深处色彩斑斓的小火车乐园还处在一片寂静之中。摆满各种玩具的小摊前只有穿着白大褂的服务员在走来走去,等待游客光顾。
在动物园管理人员的指引下,我来到了熊猫饲养员的“办公室”。说是“办公室”,其实就是一道铁栅栏把一间水泥房隔成两间,隔着栅栏的那一边就是熊猫的居室,另外一小半摆放上几张红木长椅、一张洗手台和一些打扫器具。
见到饲养员小汪的时候,她正身着蓝色工作服、脚蹬一双黑胶鞋、拎着一只湿淋淋的大铁桶在猫舍中做清洁工作。
上班之前,小汪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熊猫“蜀云”放到外场去活动。“蜀云”是一只雄性大熊猫,已经五岁了,相当于人类的青壮年期,体重达到180斤。在屋里被关了一晚上的“蜀云”一大早就等候在闸门前,等小汪拉下闸门,它就兴高采烈的跑开了。
放下闸门,我和小汪走进“蜀云”的“卧室”中,这里约有六十多平米,却充斥着熊猫身上刺鼻的尿骚味,几乎把我熏晕。我下意识地掩住了鼻子,小汪却不以为然。“一会儿就习惯了”,她说:“天天在这里工作,身上总是有一股挥之不去的味儿,有时坐公交都会被别人躲开。”
上午的工作内容包括冲刷地面、清理食物残渣、擦拭展馆玻璃污渍、有时还有粪便称重。在小汪的指挥下,我拿着笤帚先把粪便扫进灰斗里,再倒进筐中准备上称。熊猫的粪便是梭状竹青色的,近闻还有竹叶的清香。小汪告诉我,可别嫌这个活儿埋汰,这些可都是“宝贝”。据说一只熊猫一天能拉近15公斤粪便,它是饲养员判断动物身体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粪便的颜色、气味、排便量的多少都可以获知这只熊猫的健康程度。
在打扫的过程中,熊猫“蜀云”似乎感觉到有陌生人“入侵”了它的领地,一直焦躁的在闸口踱步,同时使劲朝里看,它巨大的呼吸声和四颗巨大虎牙让我无形中感到恐惧,第一次觉到平时憨态可掬的熊猫也会“杀气腾腾”。
在许多人看来,能够和奇珍异兽朝夕相伴是件美妙的事儿,事实并非如此。他们的工作不止脏累,还时刻充满危险。据知,给大象打扫“房间”需要两人同时操作,一人负责观察大象情绪,还要防止被那长长的象鼻子勾到。蛇馆里由于多毒蛇,喷射的毒液弄进眼睛甚至会造成失明,所以清扫工作必须小心谨慎。
喂养,比人还讲究的“特供”食品
在动物园里,动物们是真正的“主角”,饲养员就是它们的“保姆”,负责照料它们的生活起居方方面面。而且,一定都是给予最好的“待遇”。
它们吃的是“特供”。不信?你看,每到上午九点多钟,动物园的饲料车就来了。所谓饲料车,看起来就像一辆卖菜的三轮车,动物园在固定时间会开着饲料车到各个笼舍分发饲料。我看到,熊猫的食物除了新鲜的竹子,还有竹笋、苹果、窝窝头、牛奶等。
小汪在拿到饲料后,首先确认饲料的数量和质量,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她告诉我:“这些竹叶一定是刚采摘下来没多久的”。据知,一只熊猫一天可以吃掉20公斤竹叶。喂食之前小汪仔细清洗了一遍竹笋,把棕色的窝窝头捏碎了泡在牛奶里,再加一些钙片给熊猫加强营养。我好奇的俯身闻了闻窝窝头,没有特别的气味。当我正准备拿起一个仔细观察时,被小汪及时制止了,她说:“不要碰,小心人身上的病菌会污染食物。”
在动物饲养管理中,清洁卫生是十分重要的要求之一。在管理室墙壁上的明确写着:“笼舍每天消毒,食具、水盆每天清洗、定期消毒。在喂食之前,要首先确认食具、水盆内无杂物、无污染。”
熊猫饲料是按照严格标准配置的,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已经过精心计算。“比如蛋白质。饲料中蛋白质不足,就会造成动物体内蛋白质代谢为负平衡,体重减轻,生长率降低,甚至影响繁殖。蛋白质过剩,则会引起机体代谢紊乱以致蛋白质中毒。”小汪告诉我。
怎么喂食这可是有一份讲究的。由于是人工圈养,熊猫的活动场地比较小,为了增加动物活动量,饲养员会把食物藏起来让它们去找。这样,熊猫不仅可以活动筋骨,同时也增加了观赏性。
当小汪出现在熊猫活动区的时候,大熊猫“蜀云”立刻“认”出了她,直奔过来“看着”小汪手中的竹笋。其实熊猫是看不见的,它们是天生的“近视眼”,发现食物凭借的是灵敏的嗅觉。小汪告诉我:“它们的嗅觉比警犬还灵,可以在500米外闻到气味。”
真正对动物有威胁性的,是游客的随意喂食。一些游客把泡泡糖、塑料袋都扔进展区内,被动物吃进很难消化,最后得病而死。报道上说,曾有一只梅花鹿连发几天高烧不知道病因,死后解剖发现,它的胃里有一公斤多重的垃圾。
观察,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动物吃的好不好?身体状况怎么样?除了定期体检,大部分时间靠的都是饲养员的肉眼观察,所以每个饲养员都练就了一双“火眼”。在这双“火眼金睛”背后,是长期工作经验的积累。
他们会坐在离放养区不远的地方,通过动物的发声、活跃程度等一举一动来判断它们的身体健康状态。尤其是动物怀孕的时候,更要认真观察、精细照料。
老虎区饲养员于师傅告诉我,观察在老虎发情期极为重要。当雄虎向雌虎所处笼舍方向频繁撒尿,或者用爪子扒对方笼子时,就是老虎开始发情了,此时饲养员要考虑合笼。合笼需严密观察,事先还需做大量防范工作,若是硬要“拉郎配”,它们可能会互相咬死对方。合笼成功后,观察母虎食量大增、腹部渐隆,一定是怀孕了。这期间饲养员应适当补充营养。老虎产仔多在夜间,饲养员只能远远观察母兽产仔情况,尽量不人工干预产仔过程。
据于师傅讲,动物园里的一只白虎已经生了四五只小虎仔,是“英雄妈妈”。这些白虎仔都是在他的照看下生的。每当想起这些,他都特别有成就感。
在日常监管期间,饲养员也负责劝阻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如随意投喂食物、砸动物、拍玻璃、随处乱丢垃圾等。
下午我跟随于师傅喂食。老虎的菜谱是带着血丝的新鲜牛肉,足有八九十斤重。隔着栅栏,我与“兽中之王”几乎“零距离”,它们张着大口对我低低怒吼,让我不寒而栗。喂食时,我抓起一把牛肉,正准备往笼舍里投放,于师傅制止了我:“小心,别离那么近,老虎会伸出爪子抓你。”只见他隔着栅栏远远将牛肉扔了进去。喂食后,他这才讲起来几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情。那时给老虎喂食时,他的手就离笼子近了一点点,老虎一只爪子伸过来,他的手臂上到现在还留着一条很深的疤痕。
于师傅坦言,这份工作他干得并不轻松。养猛兽,他的心理压力很大。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命丧兽口。在管理室的墙上,记者看到标记有“内部参阅”的规章制度就有五六页之多。旁边,还有一本饲养员日记,每天下班前饲养员都要将当天动物的进食、活动等情况记录下来。
虽然被老虎伤害过,但是于师傅却从心里放不下它们。在聊天中,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虎就像自己的孩子”。从虎馆前经过时,他如数家珍的向我介绍每只老虎的性格。“这是只东北虎,性格暴躁,容易发脾气。这是只华南虎,平时性格温顺,偶尔也会发脾气咆哮。这两只白虎是母子,由于从小出生在动物园缘故,性格温和,对人友好。但是所有老虎中就属它俩食量最大,每次吃完了还眼巴巴的望着你,一幅可怜相儿”。
于师傅闲暇时就喜欢给老虎拍照,他的手机上、电脑上都存着老虎照片。甚至他的网名都起做“老虎”。
“比武”,饲养技术“传帮带”
中午和众多饲养员一起在职工食堂吃饭。其实他们吃的很普通:三菜一汤,有肉末炒白菜等。而且一上午的劳动下来,每个人都是一身臭汗。比起动物们的“养尊处优”,他们倒更像“打工仔”。
在食堂里,于师傅和我聊起来,他说自己初中毕业就来动物园干饲养员了。他的母亲也在动物园上班。在这里,很多家庭都是几辈人从事这个行业的。三十多年来,他也考虑过转业,甚至去干了一段驾驶员,最后还是回来了。
“为什么?”我问道。
“因为在动物园呆久了,到社会上会有些不适应。毕竟这里圈子小,跟动物打交道又比较简单。跟人就不一样了。”他答道。
于师傅是杭州人,有一个在上中学的儿子,谈起儿子他总是很开心。他说,孩子从小就很喜欢小动物,养过乌龟、鱼和小鸟儿,尤其喜欢到动物园看狗熊。但是,提起让儿子接班的事儿,于师傅很坚定的说:“我儿子才不要呢,这里的活儿又脏又累。城里的孩子很少会选择从事这一行。”
动物园管理方告诉我,饲养员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工和技师的区别”,一名刚上任的饲养员一般需老师傅带三五年才能出师。为了学技术,一些年轻的饲养员就拜老师傅为师,这甚至需要签订协议。一段时间后同门之间还会举行比武大赛,看谁的“本领”高。
早在六七十年代,饲养员大多知识水平不高,初中毕业就可以到动物园当饲养员,经过简单的培训就上岗。很多人对饲养员的看法还都停留在工作简单的印象上。
其实,饲养动物不仅需要爱心、力气,也需要技术、知识。现在动物园招聘来的饲养员多是动物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去年只要四人的岗位报名人数达三十多人,他们经过笔试、面试层层选拔,最后以1比4的比例录取。
这些新招进来的饲养员具有专业学历,对工作更容易上手,同时对科研也有一定的兴趣,甚至会自己报选题开展一定的科研工作。当然,这部分有知识有文化的饲养员也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干了几年之后,觉得有些大材小用,一些人就转行了。
记者手记:饲养员也需要“转型升级”
动物园不仅是观赏动物的地方,同时也是珍稀野生动物的繁殖、保护基地。在动物园的进出口处,记者看到上面挂的牌子上写着“杭州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中心”、“杭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等。
由于饲养员长期与野生动物接触,获得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这对于他们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科研有诸多便利。同时由于饲养工作需要对动物习性、繁殖有非常深入的了解,也对他们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有专业知识背景,在动物饲养工作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一环,饲养员不仅要会饲养动物,还要承担一定的繁育、保护和教学工作。在体验过程中,记者跟随的熊猫馆饲养员小汪是某大学动物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做业务很有一手。在动物训练环节,只见她一丝不苟地拿起一个训练专用打号器,边按边发出简单口令。经过她长期训练的动物们都非常听话,乖乖的做着各种动作。她告诉我,动物训练的目的是为配合动物体检、治疗,减少动物应激性反应。
2013年7月初国家住建部新出台《全国动物园发展纲要》里提出:未来五年内,省会城市动物园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应达到总职工人数的50%以上;未来十年内,所有动物园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应达到总职工人数的50%以上,切实改变动物园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的现状。
记者从杭州市动物园了解到,随着近几年饲养员学历水平的渐渐提升,园内的科研也红红火火的开展起来,杭州市动物园甚至为这部分年轻的饲养员设立了专项的科研基金,鼓励他们参与野生动物的科研保护工作。这不仅提高了动物园的动物保护水平,也反过来促进了饲养工作的开展。
熊猫“蜀云”正在自家的草地上吃新鲜的竹笋。 |
记者在熊猫馆外场清扫枯枝落叶、纸屑果皮以及熊猫粪便。 |
外场清扫工作结束,准备回管理室给熊猫准备食物。 |
这些苹果都要经过饲养员反复洗过才可以喂食给熊猫。 |
老虎区饲养员于师傅切开牛肉块,向里面添加钙片。 |
- 原创推荐
- 风情小镇
- 旅游频道
- 图说中国
- 热点推荐
- 环球博览
- 图说浙江
- 人民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