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招宝山街道非遗传承人用老手艺喜迎亚运

“这门手艺也算是贯穿了我大半辈子的时间,这次就想着用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方式,为亚运加油助力。”9月19日,宁波镇海区招宝山街道海洋剪纸非遗传承人陈士海仔细整理着这几个月来完成的数十幅亚运剪纸作品,在谈及创作初衷时说。
今年60岁的陈士海出身于一个普通的渔民家庭,小时候受奶奶影响,逢年过节,他总会时不时地拿出红纸勾勾画画、裁裁剪剪,用一双稚嫩的小手做出一个个精美的窗花。彼时,虽然他在完成作品后颇具成就感,却只将其当作一种闲暇时候的玩乐。
陈士海正在创作。汤越摄
17岁高中毕业后,陈士海开始出海打渔,而剪纸这门手艺,也正是这时捡了起来。
“捕鱼的时候一直在船上待着,很寂寞的,需要找点事情打发时间,我就又想起了原来的剪纸爱好。”陈士海回忆说
在海上剪纸,总是要在捕鱼间隙抽着空剪。“人家见到我的作品,都会问一句,‘怎么有股鱼腥味儿?’”陈士海笑称,这可能也算是自己在众多剪纸非遗传承人里独一份的特色。
2023年夏天,随着亚运的脚步逐渐迈近,陈士海便将注意力放在了亚运相关的剪纸作品上。经过数月的不懈努力,一幅幅作品应运而生。谈及这次的主题创作,陈士海介绍:“从图案设计到剪纸纹样,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但好在成型之后效果还是挺不错的。”
陈士海不但自己沉迷剪纸这项非遗技艺,还一直热衷于将这门手艺教给别人,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陈士海展示这几个月来完成的数十幅亚运剪纸作品。汤越摄
过去还住在舟山时,他受嵊山小学邀请在校内开设了剪纸培训课,每周抽点时间定时上课。“孩子们放了学没什么事干,就跟着我一起剪纸,这样可以让他们在课后休闲的同时,感受剪纸的乐趣,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陈士海说,“到了寒暑假,学校不上课,学生们还会跑到我家里来跟我一起剪纸,大家已经把这个作为一种习惯和爱好。”
来到镇海后,陈士海的剪纸公益课仍在继续。除了为孩子们上课外,他也将剪纸文化带给了更多身边的人。2019年,同样有着剪纸爱好的白龙社区文化员罗慧峰在入户走访时,得知陈士海剪纸手艺了得,便热心地介绍他到社区公益组织团队里,并成立了“海之梦”剪纸工作室,带动更多居民来剪纸,共同传承这项非遗技艺。
搬家到镇海将近5年,陈士海因公益授课,结识了不少剪纸爱好者。“非遗文化是需要人们共同发扬传承的,我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这几年,看到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剪纸,特别是很多青少年每次来上课都兴致盎然,我感觉到了大家对非遗文化的喜爱与向往。”陈士海相信,在大家的接续努力中,剪纸艺术的发展之路定能走得更远、更好。(林璐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