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宁波余姚推动酱腌菜行业提质升级步不停

赵科科
2024年10月24日10:05 | 来源:余姚新闻网
小字号

宁波余姚酱腌菜生产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数百年前。然而,“土坑酸菜”起菜过程中的卫生状况一度让产业链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余姚市从细化标准、深化整治和优化指导等方面入手,多措并举推动酱腌菜行业提质升级,为传统产业发展赋能。如今,作为餐桌上“配角”的酱腌菜已经成为地方支柱性农业产业。

根据最新数据,余姚酱腌菜销量居全国前列,2023年全产业链产值45.5亿元。余姚酱腌菜在国内市场拥有坚实的消费基础,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40%,同时还出口10余个国家。其中,榨菜更是拳头产品,余姚是全国最大的榨菜生产加工基地,享有“中国榨菜之乡”的美誉,种植鲜榨菜已有60多年历史。目前,余姚榨菜品牌价值(市值)达到80余亿元。

细化标准

规范生产门槛

连日来,在余姚市临山镇的某食品有限公司,腌制区的规范化改造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施工人员将严格按照《榨菜泥窖腌制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对传统腌制区作改造提升。改造完成后,腌制区会放置在厂区内且集中在一个区域,周边的道路还会进行硬化。

在此基础上,腌制区还将安装自动识别系统。该系统能通过智能抓拍技术,实时识别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并第一时间发出整改提醒,从而倒逼企业实现规范化生产。

该公司这样的改造提升项目是余姚市市场监管局规范酱腌菜生产的一个实例。截至目前,余姚市已完成了53家酱腌菜生产企业、26家酱腌菜小作坊的规范整治工作。

为了从根源上降低酱腌菜质量安全隐患,从2022年开始,余姚市市场监管局根据《余姚市蔬菜腌制池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扎实开展全市酱腌菜生产单位腌制池排查,摸清腌制池底数,同时,联合多部门清平酱腌菜生产单位所在村庄周边、主要道路和主要河道沿线及其他零星违规腌制池,明确生产单位主体责任制,要求生产单位采用机械化操作完成腌制、起窖工序和只能在厂区内腌制池、厂区外集中腌制区腌制蔬菜。

2024年,余姚市市场监管局还制定了《余姚市酱腌菜标准化腌制区规范提升实施方案》,会同余姚市农业农村局、余姚市资规局、宁波市生态环境局余姚分局等部门有力有序推进整治工作,对首批9家食品生产单位共299亩的腌制区进行改造提升。

在改造提升过程中,余姚市市场监管局将腌制区纳入“阳光工厂”建设范围,建立腌制区“企业主动防、系统自动防、监管督促防”三位一体的风险管控体系。目前,首批9家食品生产单位中,5家已通过会商确定方案,3家已开工建设,1家已完成改造。

余姚酱腌菜生产虽然历史悠久,但传统的酱腌菜生产企业和作坊都是小微企业,往往存在管理能力差、质量控制水平低、技术装备落后、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质量管理和产品品牌创建成了企业发展的“短板”。为此,2022年9月,余姚市市场监管局会同余姚市农业农村局和余姚市榨菜协会共同召开泥窖腌制技术研判会,提出“泥窖不沾泥、入窖机械化、起窖控质量”的总要求,指导榨菜协会制定《榨菜泥窖腌制技术规范》,开展新规范落地培训座谈会。在座谈会上,专家对新规范内容及相关政策、法规进行了详细解读,并点对点指导企业所面临的雨天起窖作业雨水污染和窖底汁液蓄积等难题。截至目前,累计组织培训座谈会5次,受训人员达210余人次。

全链条监管

守好食品“安全门”

在食品行业,品质是企业的生命线,也是赢得消费者信任的关键。为了守好食品品质的“安全门”,2022年以来,余姚市市场监管局对酱腌菜生产企业、酱腌菜加工小作坊等主体进行食品安全检查和生产安全隐患排查,重点聚焦生产场所卫生条件、员工规范操作、加工过程污染控制等操作环节,确保各项操作均符合要求。

同时,余姚市市场监管局还严格检查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确保不存在超范围、超剂量使用的问题,并对生产加工设备的有效运转进行了细致核查。截至目前,共开展专项检查7次,检查单位190余家次,发现问题50余个,问题整改完成率达100%。

在抽检方面,余姚市市场监管局同样不遗余力。2022年以来,余姚市市场监管局着重对酱腌菜中铅、苯甲酸及其钠盐等项目进行检测,并对样品的生产加工日期、样品批号等相关信息进行了详细记录,以便后续追踪。

在此基础上,余姚市市场监管局对酱腌菜抽检力度进行升级,将抽检重心倾向于问题多发的产品和单位。一旦发现不合格情况,第一时间对涉事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督促涉事单位停止生产同品类产品、召回同批次不合格产品和可能存在风险的临近批次产品,详细排查不合格原因并进行全面整改,待复查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截至目前,榨菜企业累计抽检253批次,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与此同时,余姚市市场监管局打好“日常监管”与“专项行动”组合拳,切实加强食品安全抽检和投诉举报线索核查力度。对有安全隐患问题的企业,余姚市市场监管局督促其立即整改,对无证生产、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严重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查处。截至目前,酱腌菜行业生产环节共立案处罚27起,累计罚没款80余万元,其中,对1起无证生产案例罚没款超50万元,并作为典型案例曝光。

定制化服务

赋能传统产业发展

随着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酱腌菜的质量和安全性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然而,由于农户和小作坊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技术水平和设备限制,酱腌菜质量和安全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2024年10月,在余姚市市场监管局的指导下,位于该市黄家埠镇的某食品有限公司设立了共享实验室。共享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准确检测榨菜的盐分、亚硝酸盐等关键指标。农户和小作坊只需将生产好的酱腌菜样品送至实验室,即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此外,实验室还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帮助农户和小作坊提升酱腌菜生产和加工的技术水平,确保酱腌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通过共享实验室的服务,农户和小作坊能够更好地了解酱腌菜的质量和安全性要求,从而在生产过程中更加注重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余姚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在小品类逐步迈向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下,一些生产企业正在寻求酱腌菜手工制作与现代化生产之间的平衡点,以生产环节的转型升级带动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

当前,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开始追求低盐化、健康化食品。面对余姚酸菜(盐水渍菜)因二氧化硫使用量不足导致的容易变色、不宜保存等问题,余姚市市场监管局协助榨菜协会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交扩大非即食类腌渍蔬菜中二氧化硫使用量申请,卫健委专家已对申请的可能性予以肯定。

根据2023年1月1日新实施的《方便榨菜》的有关规定,取消了榨菜的“低盐类”分类。在新规实施之前,余姚市市场监管局组织人员开展新标准宣贯,要求企业删除标签上标注的“低盐类”字样,指导生产单位制作替换包装标签,避免企业出现印制和使用不合规的包装。据悉,此举累计为生产单位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

强化品牌运作

以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加工简单、成本低廉的酱腌菜从家常小菜走向大市场,品牌产品收获消费者信任十分关键。2003年,余姚榨菜被认定为原产地标志,2007年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该产业首批被认定为浙江省示范性全产业链。2023年10月,余姚榨菜高分通过宁波市地理标志运促项目验收,并于2023年11月入选国家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近年来,余姚市市场监管局发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独特功能,以地标发展为突破点,全面提升农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通过政策引导、标准规范、区域品牌培育等方式,积极实施“城乡共富、品牌强农”战略,规范产品生产、品牌培育、产业拓展、营销推广等环节,探索“标志—产品—品牌—产业”发展路径,推进区域地标品牌建设,提高品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产品增产增值、农民增效增收。2023年,余姚酱腌菜行业从业人员约10万人,酱腌菜每公斤平均单价17.5元,销售总额超27亿元,菜农人均收入4.95万元。

同时,为进一步提升余姚酱腌菜的品牌知名度和文化内涵,余姚市市场监管局组织专人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广泛收集酱腌菜的历史记载和制作工艺。工作人员通过查阅古籍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全面了解余姚酱腌菜行业的发展历程和独特魅力。

接下来,余姚市市场监管局将紧紧围绕酱腌菜食品安全主线,加强全区酱腌菜行业监管,防范区域性风险和隐患,促进全区酱腌菜企业绿色、优质、高效发展。

(责编:艾宇韬、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