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安徽淮北:創新賦能更高質量轉型發展

2021年09月30日08:54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淮北9月28日電 (楊賽君)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的安徽省淮北市是中國聞名的煤炭資源型城市,今日淮北,創新賦能、轉型崛起,已成為最鮮明的發展主題。9月25日,淮北市第九次黨代會勝利閉幕,人民網安徽頻道從會上獲悉,今后五年,淮北市將解放思想,真抓實干,用綠色發展解城市之痛,用創新發展破城市之困,用開放發展化城市之難,乘勢而上開創未來,奮力譜寫淮北更高質量轉型發展新篇章。

  “煤城”變美城 讓綠色發展解城市之痛

  淮北是能源之城,因煤而建,緣煤而興。五年來,淮北加快綠色發展,生態美城形象彰顯,尤其是煤炭沉陷區治理,卓有成效,探索了老工業城市綠色轉型的成功經驗。

  未來,淮北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進一步扮靚美麗淮北生態底色。

  加快綠色低碳發展。制定落實碳達峰行動方案,強化能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鞏固深化國家第三批低碳城市試點成果,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生產、流通、消費體系,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提高發展“含綠量”、生態“含金量”。

  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完成老城區雨污分流工程,基本消除黑臭水體,提升土壤污染分類防治實效。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推深做實河(湖)長制、環境專項監督長制,抓好林長制改革示范區和先行區建設。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對生態環境違法行為“零容忍”,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加強生態修復保護。嚴守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生態保護和城鎮開發邊界三條紅線,合理確定國土空間開發強度。積極爭取國家支持資源型城市轉型、生態治理政策,加快採石宕口、採煤沉陷區生態修復,不斷提升“中心湖帶”品質,讓更多城市“瘡口”變為生態“窗口”,打造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中的“公園城市”,讓淮北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一帶雙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灣”特色風貌更加彰顯。

  產業強基 以創新發展破城市之困

  產業是經濟建設的核心和城市發展的基礎。淮北市創新發展,堅定不移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加快建設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導、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現代農業為基礎的現代產業體系。

  推進工業強市戰略,淮北將“五群十鏈”作為振興工業的“四梁八柱”,開展補鏈強鏈專項行動,引進一批頭部企業,培育一批“群主”“鏈長”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和高新技術企業。大力實施產業升級“個十百千”工程,“五群十鏈”產業規模達到2000億元,規上工業企業超過1000家。發展壯大新興產業,深化“三重一創”建設,完善梯次推進格局,狠抓重大項目攻堅,推動全產業鏈集聚,壯大陶鋁和鋁基高端金屬材料等五大產業集群,做強先進高分子結構材料等十條產業鏈。提升省級重大新興產業基地發展質效,培育1-2個國家級產業集群,保持戰新產業高位增長、領跑全省強勁態勢。力爭到2025年,全市戰新產業規模達到800億元,高新技術企業突破300家。

  推動服務業創新發展。淮北把牢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優化服務業發展環境,集聚更多優質資源要素,推動服務業總量提升、結構優化、產業集聚,新增省級服務業集聚區5家,服務業增加值超過800億元。大力培育研發設計、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推動商貿流通、文化旅游、健康養老等生活性服務業提質擴容,打造一批特色商業街區,爭創國家級文化旅游、體育消費試點城市,進一步提升消費對經濟增長拉動力。

  促進農業發展高質高效。淮北市、縣(區)財政每年安排不少於1億元專項資金,加大設施農業、特色產業、品牌培育等方面支持力度。增強綜合生產能力,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抓住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科技創新,強化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加快建設種業強市。完善農業經營體系,大力發展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扶持發展一批骨干農業龍頭企業。延伸農業產業鏈條,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深化農產品加工業“五個一批”工程,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和農業現代化示范區,支持濉溪縣建設農產品加工強縣,力爭到2025年全市建成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20個以上。

  增強活力 用開放發展化城市之難

  淮北地理位置優越,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如何構筑四省交匯區改革開放新高地,淮北給出答案:“堅持思想發動、改革促動、創新驅動、開放聯動,為更高質量轉型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堅持跳出淮北看淮北,自覺在深學細悟黨的創新理念中找指針,在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中找定位,在與滬蘇浙先進地區對標發展中找目標,敢於跟強者比、向先進學,全方位比學趕超。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持續選派優秀年輕干部赴滬蘇浙地區挂職鍛煉、跟班學習,打通思想上的“中梗阻”、觀念上的“無形牆”、行動上的“恐高症”、工作上的“慢性病”,努力闖出一條以思想解放引領跨越趕超的新路子。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持續創優營商環境,推進“放管服”“一網一門一次”改革迭代升級。高標准建設企業服務中心,整合涉企服務資源,創新服務企業品牌項目,實施審批流程再造,打造“全方位”“一站式”企業服務綜合體。常態化舉辦企業家沙龍等親商活動,落實服務承諾制和“企業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健全頂格傾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等制度,讓企業家在淮創業如魚得水、如沐春風。做強做優民營經濟,堅持招大引強、扶優扶強,完善促進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的政策體系。引導民營企業深化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支持民營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快上市挂牌。弘揚新時代企業家精神,打造和培養一支精通現代企業管理、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優秀企業家隊伍。

  加快創新平台建設,高標准建成投用市科創中心,對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積極參與長三角科技創新聯合攻關計劃,加強與上海交大等大院大所合作,支持陶鋁新材料研究院、中科(淮北)產業技術研究院做優做強,加大力度引進和培育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培育引進一批科研團隊和科技領軍人才,完善“政產學研用金”創新體系,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打通應用研發到產業化發展快車道。構建良好創新生態,堅持激勵創新、寬容失敗、盡職免責,健全科技成果、科研人才評價機制。

  積極融入“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持續深化與中部地區、淮河生態經濟帶、淮海經濟區等協同互動,加快構建更高水平開放新體制。加速推進淮-宿-蚌和淮-阜城際鐵路、徐-淮-阜高速公路、淮徐和蕭徐快速通道、澮河航道整治等重大交通工程建設。謀劃實施城市輕軌、通用機場、淮北-商丘(永城北)城際鐵路、淮北-觀音機場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項目,提升對外通達水平,打造連接南北、貫通東西的區域性綜合交通體系。依托青龍山鐵路“無水港”開通更多海鐵聯運班列,依托淮北海關謀劃建設綜合保稅物流中心,高標准打造安徽自貿區淮北聯動創新區。大力發展會展經濟,高起點謀劃建設國際會展中心,辦好鋁產業發展論壇等一批專業化高端論壇。

(責編:艾宇韜、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