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六岸百裡畫廊增添一道亮麗新景觀
古渡公園復活金華碼頭文化

連日來,在金華東陽江南岸宏濟橋與復興橋之間,東西延綿800多米的濱江地帶,近200名施工人員搶晴天、戰雨天,砌磚、鋪地、刷牆、植樹,一派忙碌景象。
這裡是總投資1.6億元的金華古渡公園施工現場。眼下,復工復產,搶工期趕進度,與時間展開賽跑,目前已完成85%的工程量,正在向6月全面建成的目標沖刺收官。
古渡公園與金華地標萬佛塔隔東陽江南北相望。作為三江六岸核心段景觀優化提升的新亮點,以“浮橋古渡”為代表的金華碼頭文化將重現婺江之畔,為三江六岸百裡畫廊增添一道亮麗新景觀。
還原古渡勝景推動古城復興
依托金華江水系,金華自古航運發達。五百灘、小碼頭、清波門、水門巷、上浮橋等老地名,都是昔日水埠碼頭繁盛的歷史記憶。
唐代詩人李白在《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中寫道:“徑出梅花橋,雙溪納歸潮。落帆金華岸,赤鬆若可招。”南宋學者陳文蔚的《辛丑春游金華出東郊》中也留下了“青山雙夾小溪流,綠筱人家古渡頭”的真實寫照。這些詩句銘刻著金華古渡千年的歷史記憶與文化底蘊。
古渡公園所在的上浮橋區域,歷史上就建有浮橋,是金華城東出入的門戶。公園內尚存有邵飄萍舊居陳列館、宏濟橋碼頭石碑及古渡口遺址等。如今站在古渡口,想象昔日的碼頭盛況,依舊能觸摸到歷史的厚重與滄桑。
古渡公園規劃面積約2.6萬平方米,加上金華江治理二期約5.7萬平方米,總建設面積約8.3萬平方米。規劃設計以金華古渡文化為主題,還原昔日渡口勝景,講述古渡歷史,形成集文化展示、休閑娛樂、科普教育等為一體的休閑文化公園。
為方便游人出入古渡公園,公園建設方特意將緊鄰宏濟橋的一處約5000平方米荒地改造提升為口袋公園,列入城市風貌提升工程。宏濟橋口袋公園將與古渡公園同步建成,連為一體。屆時,游人就能從宏濟橋東南側,通過口袋公園,進入古渡公園游覽。
“金華古城留存至今最完好的碼頭就在上浮橋,古浮橋的模樣依然是許多金華人揮之不去的歷史記憶。”金華市城投集團相關人士表示,即將建成的古渡公園,著力挖掘、展示和傳承金華豐富的碼頭文化,將有力推動金華古城復興。
鋪畫南岸七景串成歷史長廊
古渡公園西隔宏濟橋與婺劇文化公園相連,東隔復興橋與茶花盆景藝術公園相接。古子城、三江裡、古渡公園相倚相望,新舊交融,古今對話,構成三江六岸極具金華氣質的風景畫卷。
根據規劃,公園空間以“一帶、兩軸、兩心”進行布局。“一帶”即以漫步道、跑步道和騎行道三道共同構成濱江景觀帶。“兩軸”是以宏濟橋碼頭、邵飄萍舊居構成的傳統古渡文化中心軸線﹔以梅花觀景台構成的現代活力廣場軸線。“兩心”為以浮橋古街為核心的文化體驗中心﹔以健身休閑為核心的活力運動中心。
古渡公園依據不同的主題,自西向東劃分為上浮古街復原區、古渡文化紀念區、活力運動休閑區。沿著東陽江南岸濱江線,公園精心設計了“南岸七景”:望府古樹—古渡牌坊—浮橋古街—古埠聽浪—上浮桃林—赤鬆觀潮—懷古遺韻。游人一路行來,仿佛游走在厚重的歷史長廊中。
其中,上浮古街復原區,以古碼頭和邵飄萍舊居為核心,力圖復原古時繁盛的渡口商貿活動場景,可為游客提供游船覽勝、親水體驗、觀景拍照等服務。
古渡文化紀念區,以景牆、雕塑、建筑、植物景觀等為元素,通過仿古設計、營造意境空間,展現古渡口歷史人文底蘊。與游人喧鬧的古街相比,這裡更像是一處曲徑深幽的中式小游園。
活力運動休閑區按照“體育進公園”的要求,將健身、康體、親子等體驗活動融入其中,強化公園的參與性與互動性,打造一個適合不同年齡段人群的活力健康戶外空間。
做精古街古色打造網紅景點
“你站在古街南端往北看,古街、古渡和對岸的古塔,剛好處於一條直線上,囊括了邵飄萍舊居、宏濟橋碼頭、萬佛塔三大景點,這是古渡公園最佳的景觀視線軸。”採訪中,公園承建方金華市園林綠化有限公司總經理葉益東興奮地比劃著,當起向導。
葉益東介紹,公園建設有不少看點亮點,未來有望成為三江六岸的新晉網紅打卡地。比如,花費精力最多的浮橋古街,以省級文保單位邵飄萍舊居為核心,修繕和復建古街兩側建筑,傳承和延續浮橋街的空間格局和街巷肌理。與古街呈丁字相交,新建一條水街,兩側流水潺潺,后期將豐富業態,重現古時商肆林立的碼頭景象。
再比如,鄰近復興橋的東陽江江面上,新建一處親水平台,緊貼江面,三面臨水。游人站在平台上,猶如在江面上行走。據說,這是金華三江六岸公園群中,最親水的一處平台。
由於地處濱江地帶,海綿城市的理念也充分體現在古渡公園建設中。公園主要利用天然雨水進行集納和調蓄,保障水上景觀長廊、水街等水系用水,既能吸附和消納雨水,又能借水造景,一舉兩得。
在宏濟碼頭西側,具有標志意義的古樟樹也得以完整保留。古樟樹樹冠參天,樹齡已超過310年,是上浮橋興衰變遷的見証者。結合公園建設,將對樟樹周邊環境進行整治提升,營造“望府古樹”景點,吸引游人前來打卡。
“臨江是用老石板鋪成的漫步道,中間和裡側分別是騎行道和跑步道,由透水材料鋪設。”葉益東說,古渡公園實現了“三道”貫通,東西向分別通過復興橋和宏濟橋的橋下空間,與相鄰公園“三道”無縫銜接,將在三江六岸形成“堤岸慢行、花海閑游、濕地穿越、林間穿梭”的美麗畫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