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浙江美術館——

立足自身特色 提升發展品質

人民日報記者 江南
2022年12月04日09:1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流淌千年的大運河,經由水印木刻藝術再現,畫卷上充盈著氤氳煙水之氣。“流淌”,不僅是畫作的內容,也是長卷展出時的外在形態。展廳裡,幾組特制的波浪形展架次第排開,遠遠望去,幾幅長卷交相呼應,恰似連綿起伏的水波,正契合千年古運河的自然景象和文化意象。

  這是浙江美術館“大地史詩——中國大運河主題藝術展”中的一個場景。自開幕以來,該展覽每日參觀人數都接近或達到上限,兩個月間共吸引近20萬人次參觀。浙江美術館也成為城市的一道風景線。在美術館數量不斷攀升的當下,如何提升陳列展覽品質?如何推動藝術普及向縱深開展?來自浙江美術館的特色實踐,或許可以帶來一些啟示。

  貫通文化氣韻

  杭州西湖南線萬鬆嶺下,一片青灰色的坡頂建筑,依山勢起伏錯落,與天光水色相映照,這正是浙江美術館。

  論建館歷史,2009年正式面向公眾開放的浙江美術館,與眾多“老字號”美術館比起來,實屬“小字輩”。但正是在這十余年間,浙江美術館扎根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人文自然環境獨特的本地“土壤”,精心策劃品牌展覽,積極引進藝術佳作,建構具有地域特色的典藏體系、學術研究體系,逐步“成長”為國內一流美術館,並於2015年入選國家重點美術館。

  什麼是浙江美術館的獨特之處?“中國風”是一個關鍵詞。

  這個特意選址在西湖邊的美術館,不光建筑風格帶有濃郁的中國特色,近些年來還努力探索在展覽內涵上彰顯中華文化氣韻,力求將西湖的自然景致與美術館的人文韻味和諧地融為一體。從2016年開始,浙江美術館推出自主策劃的“東方智慧”系列品牌展覽項目,將研究保護、闡揚傳承、創新發展、傳播交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主要內容,持續探索如何以符合當代審美的展陳方式,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從“湖山勝概——西湖主題水印版畫展”,到“紙上談繽——中華紙文化當代藝術展”,再到“大地史詩——中國大運河主題藝術展”,系列展覽既彰顯中華美學精神,也為觀者提供了視覺欣賞和文化思考的廣闊空間,近年來已受邀赴海外多地巡展。

  創新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而激活美術、美育的當代價值,美術館正成為一座開放的文化藝術寶庫,吸引觀眾潛心探尋。

  彰顯獨特優勢

  什麼是“美術館”區別於博物館的獨特之處?

  “博物館思維是理性的、嚴謹的,就好比是一本歷史書,需要把史料、論証等挖掘出來﹔而美術館更應該像一本文學書,像一首詩歌。”以“歷史書”和“文學書”作喻,浙江美術館館長應金飛提倡用美術館思維策劃展覽。

  在“大地史詩——中國大運河主題藝術展”中,帶有鮮明美術館特色、靈動而寫意的展陳形式和藝術表達,正是其備受關注的原因之一。圍繞“大運河”這一文化意象,60余位藝術家展開專題創作,80多件參展作品涵蓋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裝置、新媒體等多種藝術形式,展現了大運河“璀璨文化帶、綠色生態帶、繽紛旅游帶”的建設成果。

  展覽打破了以往美術作品單一的架上、牆上展示模式,運用多種形式讓觀眾一進展廳便可感受大運河奔流的氣息,產生情感共鳴。比如,藝術家們借鑒傳統書畫的“長卷”形式,對當代大運河景觀展開多元描繪,在題材、媒介和理念上不斷創新。這些作品中,既有林海鐘《汴河桃源圖》等傳統長卷,也有方利民《運河記事》等“版畫長卷”,還有不少“影像長卷”。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採集大運河沿岸數據,融合中國畫藝術特點,通過數字化手段生成的特殊山水畫卷,更展現了傳統與現代、藝術與科技的交融碰撞。

  在美術館裡,人們不僅可以直觀感受當代中國的嶄新發展面貌,更能在藝術的再創作、再呈現、再詮釋中,加深對時代主題、文化內涵的理解與共鳴。

  拓寬美育空間

  美術館是藝術的殿堂,也是傳播美的公共大課堂,肩負著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使命。美術館如何更好地發揮美育功能?

  從展覽中找靈感,在美育中求創新。近年來,在深入挖掘展覽內容的基礎上,浙江美術館推出了一系列沉浸式審美教育項目。比如,從“水印千年——中國水印版畫大展”中的一件作品《西廂記》入手,該館策劃制作了“環幕西廂藝術劇場”。劇場內,長達18米的幕布呈環形包圍著觀眾,地面上也有動態投影,當代木刻水印作品與傳統木刻水印作品通過動畫的形式關聯起來,為人們帶來別樣的空間體驗。此外,講座、話劇、專家導覽、音樂會等20多類活動,覆蓋不同年齡段觀眾,以多元形式增進了觀眾與展覽、美術館之間的互動。

  增強交流合作,延伸美術館服務鏈。美術館公共教育作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要補充,擁有廣闊的發展天地。浙江美術館積極開展館館合作、館校合作,館藏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等多種公共教育項目,使美術館進一步融入大眾生活。如“流動美術館”互借互展交流平台,為浙江省內多家美術館提供藏品資源。“小角見大師”美育志願服務項目,在鄉村文化禮堂中設立美術角,延伸鄉村美育觸角。這些項目盤活了藝術教育資源,讓百姓不出村、學生不出校就能接受藝術熏陶。

  科藝融合,拓展教育新空間。借助先進科技,浙江美術館探索為觀眾提供優質、多元的數字化服務。比如,為展覽設計數字游戲區,增強觀眾看展的趣味性和互動性﹔在展廳中放置觸摸屏和電子書,幫助觀眾增強對展覽的理解﹔向公眾開放“美術館藏品數字資源共享平台”等。這些實踐都為觀眾帶來了更加豐富的藝術體驗。

  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質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路上,越來越多美術館以各自富有特色的實踐,在傳統與創新、學術與普及、個性與共性之間找到平衡。未來,具有中國特色的美術館發展之路定會越走越寬闊。

  《 人民日報 》( 2022年12月04日 08 版)

(責編:孫鵬、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