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河長制助濕地重煥生機 逐夢生態“共富路”

千年古濕地陽陂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北部皇天畈區域內,目前濕地面積達4372畝、湖體面積1670畝、蓄水量達200萬方,設計出了“一湖七園”的生態空間,串聯起各個景點的是39座橋。
陽陂湖生態濕地。姜仲民攝
“我是帶著孩子來這裡邂逅‘趣味’動物的,網上介紹很多鳥類和野生動物都來此棲息,野生鳥類記錄在冊的就達50余種。”游客何先生繪聲繪色地說。
“前幾年,這裡還是一片農田和魚塘,水質也是很渾濁。近幾年,政府出了很大的力度整治,才能有這樣美麗的景象。”一位賣土特產的農戶說。
2019年,陽陂湖開始生態治理,深化落實“河長制”工作,圍繞安全流暢、生態健康、水清景美、人文彰顯、管護高效、人水和諧等方面,積極推進陽陂湖美麗河湖建設,打造集文化展示、生態修復、科研科普、城市休閑於一體的生態濕地。
陽陂湖生態濕地。姜仲民攝
富陽區河長辦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陽坡湖既是濕地也是河湖,在全面推行和落實“林長制”和“河長制”的背景下,總河長和總林長都是同一個黨政領導,能很好地起到牽頭抓總、協調各方的作用。
據悉,陽陂湖生態修復治理項目一期工程於2019年年底開工,至2020年下半年建設完成,總投資7.3億元。該項目的實施重構了湖泊整體的水生態環境、恢復了陽陂湖作為富陽“內湖”的水體風貌、提升了富陽區整體的河湖面貌。此外,陽陂湖及周邊區域還組織深化河長制管理,開展污水零直排區創建﹔強化沿岸的雨污分流,全面封堵沿河違法排污口﹔加強河水水質監測,開展湖泊范圍劃界工作﹔加強河岸綠化保護,實施長效化管理及長效化清淤等一系列工作,河湖監管得到進一步提升。
近年來,通過生態修復、防洪排澇設施建設、水環境改善、景觀提升等舉措,陽陂湖水質常年穩定在Ⅱ類水以上。其與富陽一號渠、二號渠等貫通,充分發揮了防洪調蓄作用,減輕了富陽城區的防洪壓力﹔開展“放魚養水”活動,先后投放13種魚苗共計130萬尾,人工養殖黑天鵝、灰雁、綠頭鴨等鳥類共計200隻,自發來棲息的有紅頭潛、水雉、須浮鷗等52種野生鳥類。
陽陂湖生態濕地。姜仲民攝
據悉,2022年,陽陂湖在保護生態環境前提下,限量限時開設帳篷營地、后備箱集市,充分發揮陽陂湖服務功能,期間共有17戶商家入駐,吸引6.56萬人次。同時,當地利用紅高粱、油菜花、水稻等濕地農作物資源優勢,打造季節景觀帶,促進農旅融合發展,讓“陽陂湖”品牌走俏旅游市場,助力陽陂湖第三產業提檔升級,解決周邊200余名閑置勞動力,讓濕地發展與提升百姓幸福感、獲得感相輔相成,進一步助推精神“共富”。
濕地是重要的生態系統,具有涵養水源、調節氣候、改善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多種生態功能。為維護濕地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促進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宜居城市,杭州於5月1日頒布並施行《杭州市濕地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該《條例》明確將濕地保護工作納入林長、河長履職工作內容。
杭州市河長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把濕地保護工作分解到河長工作細則中,助力濕地生態保護,積極回應城市發展需要,切實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張舒竹、王偉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