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從“老人跟著機構走”到“機構跟著老人走”

寧波創新探索“院居家融合”養老新模式

黃合、伍慧
2023年06月09日08:17 | 來源:寧波日報
小字號

上午在月湖公園附近溜達,中午吃碗熱騰騰的“老底子”面結面,下午和老鄰舍一起聊天晒太陽,傍晚和下班過來的子女吃個飯,萬一身體不舒服便到廣安養怡院接受康養治療……

在寧波市海曙區月湖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院居家融合”的一體化養老新模式,得到了不少老年人的好評。“選擇在這裡入住的,一般以骨折、小中風的老人居多。這裡離家近,又有專業看護人員,適合中短期照料看護。”托管該中心的廣安養怡院負責人劉建麗說。

作為全國首批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寧波正在探索“院居家融合”服務運作機制,通過科學布局、資源共享,實現機構康養服務資源向街道、社區和家庭輻射、延伸,推動家庭、社區、機構“三大養老場景”的深度融合,讓“垂暮不離親,養老不離家”從理想變成現實。

“對於90%的老人來說,居家養老是最理想的選擇。我們要做的,就是盡可能讓這一選擇可以較低成本地較好實現,比如說推動從‘老人跟著機構走’向‘機構跟著老人走’轉變,讓更多老人在‘家門口’享受和機構養老同等的優質服務。”寧波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相關負責人說。

適老化改造過的扶手和床鋪、方便老人自己就餐的助餐碗筷、幫助老人重新適應社會的康養室、為老人定制的洗浴設備和馬桶、適合腿腳不便老人的坐式爬樓電梯……在這些“家門口”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隨處可見的這些“私人定制”的細節,展現出這些機構長期深耕養老領域的專業度。

從業近20年,劉建麗成了“專家型”的養老服務者。除了打出“長者之家”的品牌,她正努力將機構養老的專業模式復制到寧波古林、望春、月湖、鼓樓等地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推出針灸、推拿、理療、肢體康復訓練等50項具體康復服務項目,已累計向老年人提供服務3萬人次。

“目前的養老行業,最缺的是優質的養老人才。我們已實現‘人才打通’和‘床位打通’,下轄托管的各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所有的醫務人員、社工師、康復師、護理員是共享流動的,一旦老人身體抱恙,可以迅速入住我們的養老機構,接受專業的康養照顧。”劉建麗說。

不僅如此,這些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也嫁接了不少社會組織的資源,方便附近的活力老人定期在這裡開展各類文體活動,做到老有所樂,同時還可以通過以老助老和服務社會的方式,讓有能力、有意願發揮余熱的老年人老有所為。

80來歲的樊阿姨的女兒是一名醫生,平時工作很忙,正打算將媽媽送到居家養老中心照料:“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上有老下有小,天天忙得焦頭爛額。這裡不僅有專業的養老服務,讓我更放心安心﹔而且旁邊就是地鐵站,我可以利用中午或下班后的碎片時間過來,不用把和媽媽相處的時間都耗費在路上。”

據悉,寧波全市建有鄉鎮(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95個、社區(村)居家養老服務站2766個。目前,寧波已啟動實施“百鎮千村”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功能提升攻堅計劃,推動城區街道建成更多具備全托護理照料功能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農村敬老院逐步改造為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讓老年人在家門口享受中短期全托護理照料服務,計劃到2025年每個鄉鎮(街道)建有1個提供托養服務的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

在這些“家門口”或提升或新建的養老服務點位裡,“院居家融合”的養老模式成了不少地方不約而同的選擇。“引入專業機構托管,就是希望按照城鄉‘15分鐘養老服務圈’的目標,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更好地織密老年人身邊、床邊、周邊養老服務網絡,守住家人親情間‘一碗湯的距離’。”寧波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說。

(責編:葉賓得、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