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原創

我的亞運故事㉓

張文:亞運“三小隻”誕生記

葉賓得 劉欣蔚
2023年07月07日14:36 |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小字號

地鐵燈箱、公交站台、城市綠化、商圈大屏……眼下,杭州亞運會吉祥物的身影出現在浙江很多地方,亞運會的腳步越來越近了。

杭州亞運會吉祥物“宸宸”“琮琮”“蓮蓮”是一組承載深厚底蘊和充滿時代活力的魚形智能機器人,組合名為“江南憶”,也被大家親切地稱呼為“三小隻”。

它們是如何被創作出來的?各自都有哪些寓意和特點?人民網浙江頻道採訪了杭州亞運會吉祥物設計者、中國美術學院專業基礎教學部教師張文,聽他講述亞運“三小隻”誕生記。

張文講述杭州亞運會吉祥物“誕生”的故事。人民網 葉賓得攝

2019年4月,杭州亞組委向全球征集吉祥物的設計。同年7月,張文與團隊向亞組委投稿,並於10月接到了亞組委的電話。

“從接到入圍通知,到2020年4月吉祥物向全球發布,我們進行了6次大的修改和20次小的修改,整個過程中也接受了很多專家學者的指導。”張文表示,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亞運會吉祥物,他感到非常驕傲,同時,作為一名設計師,與專家學者們的交流也是一個寶貴的學習和成長過程。

“江南憶”最初是張文和妻子楊毅弘一起設計的,“宸宸”“琮琮”“蓮蓮”分別代表著京杭大運河、良渚古城遺址和西湖。

談及設計靈感,張文介紹,亞運吉祥物需要體現一座城乃至國家的形象,這讓他們一下就想到了杭州的三大世界遺產,而且西湖、運河廣場、良渚博物院也是夫妻倆平時經常帶孩子去玩的地方,這些地方既彰顯著杭州厚重的文化底蘊,也有著他們生活的印記。組合名“江南憶”則取自詩人白居易的詩句“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三個吉祥物的設計蘊含了許多小巧思,這也為它們賦予了不同的個性。

“C位‘琮琮’的設計靈感源自良渚玉琮,還運用了神人獸面紋和魚鱗紋的元素。在色彩設計上,我們也選用了玉琮特有的南瓜黃。”張文介紹,“‘琮琮’是一個充滿力量感的形象,這種力量來自於我們身后的文化自信,因為良渚古城遺址是實証中華五千年文明的聖地。”

頭頂一片荷葉、通體青綠的“蓮蓮”來自西湖,象征著杭州的自然生態文明,眼睛含笑的它帶有杭州江南韻味的美感,荷葉上交織相連的紋路寓意著萬物互聯。

“宸宸”的設計靈感來源於拱宸橋,“發型”形似錢江潮,代表創新探索的精神,額頭上的圖案以拱宸橋為造型,三個橋洞同時也是三個人工智能攝像頭,是對智能亞運的人性化表達。“古時候,在京杭大運河上往來的船隻看到拱宸橋就知道到杭州了,所以以它為靈感,也是歡迎五湖四海的朋友來到杭州。”張文說。

杭州亞運會吉祥物的各式文創產品。人民網 葉賓得攝

吉祥物發布后,張文和團隊工作的腳步也未停下。“為了讓吉祥物更好地起到烘托賽事氛圍的作用,我們還有一些系統性的工作要做,包括設計規范、藝術導則、視覺形象公共藝術規范導則的制定以及運動造型的設計等。”張文說。

其中,運動造型設計由3個吉祥物分工完成。61個項目如何分配?這與它們的“人設”有關。“琮琮”代表力量,擅長力量型與傳統項目,如舉重、武術﹔來自西湖的“蓮蓮”擅長技巧型項目和水上項目,如藝術體操、游泳﹔“宸宸”則擅長速度型項目和球類項目。

據悉,吉祥物項目運動造型設計耗時一年有余。那麼,61個項目哪個最難畫?“我們在設計的時候,遇到最大困難的是電競,它作為一個新增的運動項目,沒有先例可以參考。”張文坦言,“相較其他項目,電競沒有那麼大的肢體動作,要怎麼傳遞這個項目的激情是一大難點。”在反復修改后,團隊最終採用了“人機交互”的空間關系——現實空間中打著鍵盤的“宸宸”,在虛擬空間裡搖身一變成了身披戰甲的虛擬人物,整體描繪了電競比賽中“勝利一擊”的畫面。

亞運會臨近,張文表示,希望吉祥物能夠出現在很多地方,把城市打扮得更漂亮,和大家一起把這次亞運會辦得更熱鬧更成功,向全世界展現杭州、浙江乃至中國的魅力。

往期回顧:

我的亞運故事㉒︱王一安:讓亞運會志願者培訓用上“黑科技”

我的亞運故事㉑︱周珍:智能場館裡的人工管家

我的亞運故事⑳︱邱峻熙:做好亞運會的“小主人”

我的亞運故事⑲︱易苗軍:全力以赴 確保賽事萬無一失

我的亞運故事⑱︱丁露赟:講述西湖故事 詮釋杭州韻味

我的亞運故事⑰︱鄭紅梅:“數字化”+“機械化” “紅旗班”高效保障亞運

我的亞運故事⑯︱章俊杰:講述亞運會獎牌“湖山”“誕生記”

我的亞運故事⑮︱徐文斌:用專業守護亞運賽場

我的亞運故事⑭︱程穎:讓亞運聲音傳到世界各地

我的亞運故事⑬︱蔡偉:以刀為筆 刻畫屬於杭州的亞運記憶

我的亞運故事⑫︱李怡文:助力亞運 全力守護平安賽事

我的亞運故事⑪︱朱小煒:讓玉樹孩子赴一場“亞運之約”

我的亞運故事⑩︱王呈鷺:採火使者聚青春之光燃亞運薪火

我的亞運故事⑨︱印詠梅:“武林大媽”技能滿滿迎亞運

我的亞運故事⑧︱張雪根:百份報紙“講述”中國百年體育史

我的亞運故事⑦︱周震:“的哥”英語小課堂為好客杭州“打call”

我的亞運故事⑥︱沈鑫輝:一磚一瓦筑夢“家門口”的亞運會

我的亞運故事⑤︱王昀:亞運火炬“薪火”背后的故事

我的亞運故事④︱徐小兵:用熱愛支撐起另一段體育人生

我的亞運故事③︱倪飏:護航亞運的“零碳”工程師

我的亞運故事②︱施依露:微笑點亮亞運航班服務窗口

我的亞運故事①︱吳海燕:妙手丹心織就亞運“雲舒霞卷”

(責編:葉賓得、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