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原創

現代農業如何生產?看看浙江農博會裡展出的數字農業工廠

人民網記者 張帆
2023年12月11日21:02 |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小字號

這幾天,浙江省農博會在杭州舉行。一走進展區1D館,記者便看到智慧農業展區裡正在售賣的草莓受到了不少市民觀眾的青睞。

“這裡賣的草莓無公害無農殘,可以放心選購。”正在購買草莓的市民張女士說。無公害無農殘,市民如何得知?原來,草莓的售賣方四維生態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直接把草莓種植櫃帶上了農博會,公開了草莓的生長環境。“這些草莓都生長在種植櫃中,生長過程完全隔絕了外部環境,自然也就可以做到無公害無農殘。” 該公司首席運營官郭昱華介紹,種植櫃創新運用了光生物LED植物照明、垂直立體種植、植物營養與作物栽培、環境控制與機械設計等高新技術,打造了全數字化管控的數智植物工廠。

隔絕外部環境生長的草莓做到了無公害無農殘。四維生態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供圖

隔絕外部環境生長的草莓做到了無公害無農殘。四維生態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供圖

“這主要可以幫助我們突破傳統農業受外部影響比較大的問題。”郭昱華以現場售賣火爆的草莓舉例,“5℃以下的環境,草莓會停止生長﹔而在25℃以上的環境,草莓的生長速度會過快,但生長過快的草莓口味又會變差。”種植櫃中的溫度始終被控制在8至24℃,為草莓創造了最佳生長溫度。基於這一優勢,草莓的生長周期也從傳統種植的45天縮短至30天。

那麼,種植櫃中生長的草莓又如何保障口味呢?“我們通過數字化技術控制光照、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指標,從而精確調整草莓甜度。”郭昱華介紹,公司特地在知名的草莓產地日本櫪木縣、福岡縣和熊本縣的山谷中設置了數據採集裝置,從而獲悉草莓的最佳生長環境指標。

據悉,種植櫃突破了傳統農業對耕地和水資源的高度依賴,可以在不具備大田作物生長能力的非耕地發展,提高蔬菜瓜果保供能力。“目前,這一技術已經在浙江蒼南、富陽、建德、文成、景寧等地復制推廣。”郭昱華說。

浙江省農科院展出的陸基數字化智能循環水養殖工廠技術裝備。人民網記者 張帆攝

浙江省農科院展出的陸基數字化智能循環水養殖工廠技術裝備。人民網記者 張帆攝

農博會現場不僅“種”起了草莓,浙江省農科院展區裡還“養”起了魚。“這是我們帶來的陸基數字化智能循環水養殖工廠技術裝備。這一技術裝備集成了物聯網、機器視覺、農業模型、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研究水產養殖環境信息、生命體征、動物行為等感知技術與飼料投喂、水質調控的精准管控模型算法。”浙江省農科院裝備所水產養殖裝備研究室副主任周成全介紹,系統通過智能設備可以採集到魚的性狀,並將數據反饋至檢測數字化管理系統上,從而控制增氧機的開啟,實現水質進一步淨化,提高養殖的成活率。

這些將農業生產與數字經濟緊密結合從而實現農業生產的高度智能化和自動化的數字農業工廠,浙江已有400多家。根據規劃,2027年將達到1000家。農博會現場還通過迭代升級的浙江鄉村大腦展示了每個工廠的數據。通過大數據匹配,可以生成農業工廠制造模型,賦能更多傳統農業模式。未來,浙江將以“數字化基地—數字農業工廠—未來農場”為路徑,加大對數字農業工廠(基地)和未來農場建設的支持力度,加強資源要素保障,提升農業全產業鏈數字化應用水平,加快重塑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為農業現代化先行聚力賦能。

(責編:張帆、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