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龍泉首批非遺技藝圖文“身份証”成功發放
近日,麗水龍泉市某青瓷有限公司負責人黃順明收到了龍泉市非遺保護中心工作人員送來的“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龍泉青瓷燒制技藝”非遺名錄圖文授權使用証書。此次共有19家龍泉劍瓷企業領到首批非遺技藝圖文“身份証”。
2024年以來,龍泉市非遺保護中心、青瓷寶劍產業服務中心、劍瓷行業協會通過扎實的走訪調研和征求意見,在10月正式對外發布了“龍泉青瓷燒制技藝”“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龍泉寶劍鍛制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文表述使用指南。
“指南不僅為使用和傳播劍瓷非遺技藝的圖文表述提供規范和指導,而且對規范劍瓷企業市場行為、助力劍瓷產品開拓市場、保護和提升品牌形象具有重大意義。”龍泉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該指南的發布還對使用圖文產品所需的基本條件及范圍進行了明確指導,更能提升公眾對龍泉非遺的認知度和保護意識。
“企業隻要提交申請,明確圖文表述使用場景即可,使用范圍包括商鋪裝潢、產品包裝、收藏証書、產品說明書、介紹手冊等。”龍泉市非遺保護中心工作人員吳海斌介紹,為防止非遺名錄圖文表述濫用,后續龍泉將成立專門的監管機構,加強監督管理。
古越劍鋪負責人鄭國榮拿到“龍泉寶劍鍛制技藝”非遺名錄圖文表述使用証書后,立即設計了4款帶有相關圖文的包裝盒。鄭國榮認為,當下產業發展更加多元化,產品種類日趨豐富,非遺名錄圖文表述的使用,也有利於消費者更好地區分傳統手工技藝產品和文創產品。
龍泉,因劍得名,憑瓷生輝。截至目前,龍泉市劍瓷產業共有經營主體7500余家,從業人員3萬余人,其中劍瓷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80余名,劍瓷產業在促進共同富裕中發揮著重要支撐作用。首批非遺技藝圖文“身份証”的成功發放,將以官方“非遺標志”讓相關產品擁有更加鮮明的辨識度,為消費者提供直觀、可靠的產品信息,更利於推動行業規范健康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