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社區助餐點烹出“幸福味”
“開飯嘍!”上午10時30分,在杭州市上城區春江花月小區接待大廳幸福助餐點,隨著打菜師傅一聲吆喝,紅燒大排、素炒青菜、毛豆燉豆腐、燉雞腿等20余種菜品熱氣騰騰地展現在排隊就餐的老人眼前。
看到此番場景,記者忍不住感慨,生意蠻好的。幸福助餐點負責人趙曼聽后驕傲地說,“每天,幸福助餐點就餐的人有100多位。”
“我要兩葷兩素,掃碼付款。”89歲老人孫鑑良掏出手機,駕輕就熟地購買餐票。
“給您打7折,一共是17.5元,您掃這裡付款。”說著,收銀員將餐票交到孫鑑良手中。
孫鑑良購買餐票。人民網記者 張麗瑋攝
拿著餐票,排隊的孫鑑良打量著當天的菜品,定下想吃的午餐。“以前,中午基本就吃一個菜,做多了吃不了。”餐桌前,孫鑑良停下筷子與記者話家常,他的兩個女兒分別在中國香港、新加坡生活,曾經最放心不下的便是他的吃飯問題。
“現在有了幸福助餐點,我每天都是兩葷兩素,吃四個菜。”說著,孫鑑良拿出手機向記者展示每日向女兒報備的記錄,“你看,女兒回復說‘老爸今天也吃得挺好啊’。”
吃上一口舒心飯菜,對老年人來說是件幸福的事。然而一個多月前,這裡的老人還在為吃飯問題發愁。
2024年10月,一位家住春江社區的網民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留言,反映該社區60歲以上老人吃飯難,希望政府能幫忙解決老年食堂問題。
留言截圖
上城區紫陽街道在回復中表示,通過積極挖掘和對接轄區周圍餐飲企業,確定在春江花月小區會所一樓一處空閑的場地設立助餐點,既能解決轄區老人吃飯的需求,又避免了燒菜過程中產生油煙對附近居民造成影響。
杭州市上城區春江社區黨委書記何牧介紹,該社區佔地面積288畝,現有60歲以上老人960余位。2024年12月20日,幸福助餐點正式試運營,有效解決了社區老人吃飯難題,受到了居民普遍好評。
一輛餐車、幾張桌椅,助餐點看著簡單,背后的工作可不小。何牧告訴記者,最先想到的是在社區外面找一家餐飲店,但符合要求的、最近的店鋪也在1000米以外,“對老年人,尤其是上年紀的老年人,還是不方便。”
綜合評定下,何牧選擇以助餐點的形式解決社區老人就餐難題。通過與小區物管委協商,最終將助餐點定在小區一樓接待大廳。
誰送餐?幸福鄰裡食堂(木場巷店)。何牧解釋背后所考慮的因素,“我們選了兄弟社區的幸福鄰裡食堂,一方面,店裡的菜每天都留檢,食品安全有保障﹔另一方面,店鋪有廚師、服務員,不用專門為了助餐點去雇佣人員,能降低助餐點的運營成本。”
幸福鄰裡食堂(木場巷店)負責人趙曼得知春江社區的需求后率先報名,“鄰裡食堂運營不容易,有政府補貼的同時,我們也希望能多方開源,提高利潤空間。助餐點的設立對社區和我們來說,是雙贏的事。”
助餐點菜品不定時更新。人民網記者 張麗瑋攝
為了更好地服務社區老人,助餐點根據老人的身體狀況和飲食習慣,推出了個性化的餐飲服務。例如,對於患有糖尿病的老人,助餐點會提供少糖或無糖的菜品﹔對於需要高蛋白飲食的老人,助餐點則會增加肉類和豆制品的供應。
“這裡的菜都是少油少鹽,符合老年人的健康需求,而且還有打折優惠。”71歲的孫梅琪表示,中午的兩葷一素,打折后隻要14元。
助餐點解決了老年人的用餐問題。人民網記者 張麗瑋攝
60至70周歲老人享受8折優惠、70至80周歲老人享受7折優惠、90周歲以上老人享受5折優惠……助餐點的實惠實打實。
助餐點的運營也得到了社區志願者的大力支持。他們輪流在助餐點值班,幫助老人打飯、收拾碗筷,還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餐上門服務。
“國家給我發退休金,我也想給社區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我們志願者幫忙干點拖地、收拾碗筷這樣的雜事,助餐點能節省員工,降低運營成本。”志願者服務隊負責人朱樹堅笑著說,“助餐點很好,希望它能長久地開下去。”
志願者幫忙盛紫菜湯。人民網記者 張麗瑋攝
除了餐飲服務,助餐點還成為社區老人交流互動的場所。老人們在這裡不僅可以品嘗到美味的飯菜,還可以結識新朋友,分享生活點滴,享受溫馨的社區氛圍。
“現在,我每天吃得好,以前的同事都羨慕咧!”採訪最后,孫鑑良驕傲地說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