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挑大梁 攀高峰 杭州余杭“新春第一會”競速向前

2025年02月08日08:47 |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小字號

2月7日,杭州市余杭區召開“挑大梁 攀高峰 奮進2025”動員會,為全年工作劃重點、定方向。

2024年,余杭區GDP突破3300億元,不僅超越分區之前的大余杭,還蟬聯浙江“經濟第一區”,成為全省唯一財政總收入超800億元的區(縣市)。2025年,余杭不僅要確保主要經濟指標繼續登頂,還要確保兩項財政收入等指標持續領跑。

服務業與數字經濟是余杭支撐性的主導產業,也是余杭力保第一的優勢所在。余杭充分發揮阿裡巴巴龍頭企業牽引作用,支持抖音、快手、同花順等重點企業發展壯大,服務業增加值佔到杭州市的40%,同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實現2298億元,是當之無愧的“數字經濟第一區”。

2024年12月,余杭發放了第30萬張營業執照,成為杭州第一個經營主體總量突破30萬家的區(縣、市),科技創新型企業加速涌現。2025年,余杭要推動更多企業進入“營收百億千億俱樂部”。

未來科技城。余杭區委宣傳部供圖

未來科技城。余杭區委宣傳部供圖

創新策源之能,已經成為余杭區經濟躍遷之力。以產業平台未來科技城為例,這裡因為數字經濟、科創企業高度集聚,產業森林枝繁葉茂,稅收佔全區7成以上,GDP佔8成以上,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9成以上。會上,未來科技城相關負責人積極表態:“繼續搶佔未來產業制高點,加快浙江新型算力中心等智能算力集群建設,進一步打響中國飛谷品牌,支持強腦、靈伴、零零、迅蟻等未來產業頭部企業加速壯大……”

因此,要再攀高峰,余杭將繼續抓住創新驅動、人才引領這個“法寶”,支持四大省實驗室建設高能級科創平台,深化環之江實驗室、環北航國際創新學院等創新生態圈建設,完善“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全生命周期服務,全面優化創新生態,力爭人才總量突破50萬。

未來產業的量質齊飛也有力支撐了財政。要實現財政收入領跑,余杭正計劃迭代完善“黃金68條”產業政策,制定實施新一輪產業政策,著力加大對人工智能、低空經濟、智能算力等未來產業的支持力度,形成契合余杭發展形勢、具有鮮明區域特色的產業政策體系。

余杭區財政局相關負責人也在會上明確了目標:“2025年,我們將積極推動惠企政策兌付‘即申即享’‘免申即享’,確保資金應兌盡兌、及時兌付,持續擦亮余杭的助企服務金名片。”

良渚玉湖綜合體。余杭區委宣傳部供圖

良渚玉湖綜合體。余杭區委宣傳部供圖

作為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余杭區的“大區擔當”不僅體現在強力掌舵經濟發展的龍頭任務,更體現在全科發展。在浙江省2024年度綜合考核中,余杭區連續兩年斬獲全省先進,並連續8年蟬聯全市第一。2025年,余杭區向勇奪“九連冠”發起沖擊,爭當高質量發展的“全能王”。

在過去實現城市能級大跨越的三年間,良渚文化大走廊和城市新中心中軸線形成了余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2025年,余杭要推動良渚文化大走廊加快建設高能級文化產業平台,精心籌辦第三屆“良渚論壇”、國際博物館高級別論壇等國際級的活動﹔提速推進新一輪“十大工程”,加快良渚國際文化交流中心、良渚博物院二期等重點項目建設,全力以赴早開工、早建設、早出成效。眼下,余杭正深耕數字文化、短視頻等優勢賽道,著力引育航母級文化龍頭企業,加快高端資源要素落戶大走廊。

余杭還要以城市新中心中軸線建設為牽引,做好“強城”“興村”“融合”三篇文章,推動共富示范先行。在中軸線的起點“城市客廳”、未來公園以及集區圖書館、青少年活動中心、婦女活動中心、工人文化宮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市民服務綜合體都已開工﹔而在中軸線南端,將屹立杭州音樂廳、余杭大劇院、余杭國際體育中心等嶄新的文化地標,市民的理想生活更有勁頭與盼頭。

中軸線雙子塔城市設計效果圖。余杭區委宣傳部供圖

中軸線雙子塔城市設計效果圖。余杭區委宣傳部供圖

此外,余杭將全力推動重大項目建設提速提效,確保一季度省“千項萬億”工程項目全部開工建設,讓美好生活圖景落地﹔打造更多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標志性成果,奮力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潮起帆涌,新中心余杭區,正全力以赴拼出新的精彩。(徐穎、譚琴)

(責編:葉賓得、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