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浙江自貿試驗區進入提升發展新時期
舟山:政協委員為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建設建言

“2024年糧食中轉物流量預計達2930萬噸,佔全國總量的18%……”2月9日晚,在浙江省舟山市政協八屆四次會議報到日,一系列重要數據從“聚焦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建設”政協之聲融媒專訪現場傳出。
政協委員開展專題調研。舟山市委宣傳部供圖
舟山市政協委員胡寒萍指出,舟山區位優勢顯著、港口條件優越、產業基礎堅實。談及浙江國際農產品貿易中心落戶舟山后糧食供應鏈產業鏈的突破性進展時,她建議,提升大豆、玉米等糧食精深加工水平,謀劃建設糧食產業功能島﹔強化江海聯運物流體系建設,構建輻射長江經濟帶的高效糧食全程物流體系﹔推動多層次期現貨市場建設,實現舟山糧食中轉基地向交割與貿易集散中心轉型。
作為深耕石化產業研發一線、手握多項專利的“新舟山人”,舟山市政協委員、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研發工程師楊曉峰親歷了舟山綠色石化基地從零起步到躋身世界級產業基地的跨越。針對做大“一滴油”全產業鏈文章,她提出,加強塑料加工業技術支撐,拓展煉化產品不同應用領域的客戶黏性﹔聚焦石化產品儲運安全與效率,創新應用超聲波、無線傳感、無人機及物聯網技術。
作為浙江自貿試驗區首批入駐企業之一,浙江國際油氣交易中心目前擁有3500余家會員企業,年貿易額約5000億元。舟山市政協委員、浙江油氣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賴新表示,未來將鞏固拓展與上海期貨交易所合作,深化期現聯動,推動期現一體化交易市場建設﹔完善價格指數體系,加大市場推廣力度,提升“舟山價格”影響力﹔以更優質的會員服務能力、更完善的供應鏈集成服務體系,吸引更多大宗商品企業落戶。
舟山市政協委員、浙江海洋大學石油化工與環境學院副院長王路輝強調,落實國家戰略需多方協同。他建議,優化頂層設計,強化稅收優惠與金融政策支持等政策引導﹔加強高端化工及國際貿易領域人才引進和培養﹔推動長三角區域協作,探索智慧港口與數字化交易平台建設。
自2024年11月全國首個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落地浙江以來,舟山市政協已開展多次專題調研。2025年,舟山市政協將聚焦“助推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建設”主線,依托“聽見舟商”政企協商平台,運用民主監督、提案督辦、社情民意反映等履職形式,為服務國家戰略貢獻智慧力量。(趙夢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