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推進杭臨績鐵路等多條新線,打造“一主三副多點”空間格局

杭州都市圈加快協同發展

陳立平
2025年02月12日09:36 | 來源:杭州日報
小字號

最近,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了《杭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開稿)(以下簡稱《規劃》)。記者注意到,《規劃》專門開辟了“區域協同”章節,包括杭州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引領杭州都市圈協同發展等內容,其中還涉及多條仍在規劃和前期推進階段的交通線路。

杭臨績鐵路前期工作將繼續推進

《規劃》第112條“加強與長三角其他都市圈合作互動”提出,“加快建設杭臨績鐵路”。

規劃中的杭臨績鐵路,設計時速350公裡。該鐵路對於完善杭州西部地區綜合交通體系、提升臨安區對外交通功能、實現高鐵市域全覆蓋具有重要的意義。

然而,由於其平行線路杭黃高鐵利用率不足,杭臨績鐵路的前期工作推進遇到困難,遲遲無法開工。此次“加快建設杭臨績鐵路”寫入《規劃》,則透露出杭州仍將繼續推進該線路的前期工作,並未放棄該項目的建設。

記者注意到,在2024年印發實施的《2024年度杭黃兩市合作事項清單》中,“加快推動杭臨績(黃)鐵路前期工作”也被納入了合作事項清單。在《規劃》附錄的市域綜合交通規劃圖中可以看到,杭臨績鐵路從杭州西站出發,向西一路經過規劃中的臨安、昌化兩站,進入安徽績溪境內。

該規劃圖還明確了另一條規劃鐵路——寧杭鐵路二通道的走向:從杭州西站出發,向西延伸,進入臨安區境內,途經臨安高鐵站(規劃中)后,再向北轉向,往安吉方向延伸。這意味著臨安高鐵站未來將擁有兩條線路,對盼望高鐵已久的臨安市民來說是一個好消息。

此外,滬乍杭鐵路、滬杭城際鐵路、杭州灣貨運鐵路等線路也出現在《規劃》中。滬乍杭鐵路計劃2025年開工,其中浙江段可研階段及初設階段相關專題編制服務工作已於2025年1月啟動招標。在市域綜合交通規劃圖中,還出現了蘇杭鐵路、杭甬城際兩條預控線路。

打造“一主三副多點”空間格局

2024年,《杭州都市圈發展規劃》獲國家發改委批復實施,意味著杭州都市圈上升為國家級都市圈。未來杭州都市圈要建成什麼樣?此次公布的《杭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描繪了“一主三副多點”的空間格局。

其中,“一主”即杭州,優化提升輻射帶動作用,強化開放門戶、綜合樞紐、創新策源三大功能,集聚金融、總部、商務、消費、文化等核心功能,推動大型專業市場、農產品物流中心等非核心功能有序疏解外移。

“三副”即紹興、嘉興、湖州,主動承接杭州產業轉移和功能疏解,深入推進湖州南太湖新區、嘉興高鐵新城、紹興濱海新區等重點平台協同發展。

“多點”即桐廬、德清、安吉、海寧、桐鄉、柯橋、諸暨等毗鄰縣域以及周邊小城鎮,推進基礎設施同城同網、產業創新分工協作、要素市場一體化、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生態環境共保共治,有序推進都市圈市域(郊)鐵路建設,加快同城化發展。

在“一主三副多點”的毗鄰區塊,杭州都市圈還將建設杭紹、杭嘉、杭湖等一體化合作先行區,構建跨行政區合作發展新機制。根據《規劃》,毗鄰地區將建立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管控機制,制定統一的產業准入負面清單和跨區域投資項目一體化審批和管理機制,從而進一步加快資源整合、功能協同和產業互補,培育新興特色化次級中心。

而在杭州都市圈以外,《規劃》還設定了一系列“圈際協同”目標。在省內,推動與寧波都市圈的緊密對接和分工合作,唱好杭甬“雙城記”,推進杭紹甬一體化﹔推動與金義都市區合作,聯動義烏國際陸港綜合樞紐。在省外,主動接軌服務大上海,協同共建上海大都市圈,深度融入G60科創走廊﹔建設寧杭生態經濟帶,強化與南京都市圈的協調聯動,積極對接南京科教人才資源,共同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和創新創業體系﹔探索建設杭合創新帶,促進與合肥都市圈的創新聯動發展﹔共建大運河文化帶,加強與蘇錫常都市圈城市的聯系。

(責編:艾宇韜、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