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浙江考古重大發現揭曉
10項考古發掘項目最終入選

2024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評選會日前在杭州舉行,經過評委會評議,最終評選出2024年度浙江考古重大發現10項,分別是仙居下湯遺址、衢州皇朝墩遺址、慶元小熊山遺址、雲和顯聖灣遺址、寧波鎮海汶溪遺址、杭州蕭山魯公橋遺址、紹興稽中遺址、湖州吳興三灣窯址群、杭州臨安衣錦城城牆遺址、嘉興東塔寺遺址。
記者了解到,今年全省有148項考古發掘項目進入評選,競爭激烈。評委會從中選出26項重要發現入圍,最終從這26項中評出10大項目,為2024年度浙江考古重大發現。
據介紹,仙居下湯遺址包含上山文化、跨湖橋文化、河姆渡文化、好川文化四個階段,是我國萬年文化史的重要實証,是我國萬年文化獨立起源、綿延發展的生動范例。衢州皇朝墩遺址是一處自上山文化中期延續至跨湖橋文化時期的環壕聚落遺址,為深入探討上山與跨湖橋文化之間的演化、跨湖橋文化的來源等問題提供了重要材料。慶元小熊山遺址是目前已知分布最南的一處好川文化遺址,其發現和發掘填補了慶元縣無先秦時期遺址的空白。雲和顯聖灣遺址以新石器晚期至龍山文化遺存為主體,是好川文化的一處中心聚落,豐富了好川文化時期甌江上游地區文化面貌。寧波鎮海汶溪遺址文化堆積豐厚,年代跨度頗大,是繼魚山、烏龜山、應家遺址之后,在寧紹平原海岸帶地區發掘的又一處重要遺址。杭州蕭山魯公橋遺址是一處保存相對較好、堆積序列完整的聚落遺址,遺址的發掘補充了錢塘江以南地區良渚文化基層聚落的材料,對研究良渚文化的南傳具有重要意義。紹興稽中遺址首次在紹興古城確認存在戰國時期越國大型建筑,實証了文獻所載的勾踐建都歷史,發現的漢六朝時期與會稽郡山陰縣密切相關的高等級官署建筑,對研究會稽郡域變遷有重要意義。湖州吳興三灣窯址群為浙江東漢時期低溫釉陶向原始瓷再向成熟青瓷轉變的關鍵窯址點,是研究“浙江青瓷”的重要根據點。衣錦城是吳越王錢鏐在晚唐時期新建的第一座城,具有重要的軍事和政治意義,此次考古工作為研究吳越國王城規制、防御防洪理念提供了科學資料,為探究衣錦城選址及人地關系提供了重要例証。東塔寺是嘉興城市歷史上的重要地標,是華嚴宗五山講寺之一,已揭露的塔基遺址保存完整,時代明確,是國內首次完整揭露的、結構處理最為復雜的塔基遺址,代表了北宋時期江南建筑基礎做法的最高水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