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紹興簽約共推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甬紹如何共建創新合作新高地

在“C”字形環杭州灣大灣區站上省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C位”的當下,灣區南岸的甬紹兩地正在形成更多共同話題。
近日,寧波、紹興簽署《共促創新合作新高地 共推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合作框架協議》,以更寬視野提升區域合作水平,譜寫甬紹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這是省級頂層設計的深化落地。2021年出台的《唱好杭州、寧波“雙城記”五年行動計劃》,對於杭紹甬一體化都市連綿帶建設作出部署。
框架協議以“共創世界級灣區創新合作新高地”作為關鍵詞,這是兩地全新謀定的一體化戰略定位。在具體合作路徑上,雙方將通過產業聯動、創新聯盟、設施聯通、平台聯建、文旅聯線、服務聯享等六個方面,打造一批甬紹高水平合作的標志性成果。
置身唱好杭甬“雙城記”全局視野之下,甬紹此次戰略協同絕非簡單的地理接壤。當產業創新聯盟打破行政藩籬,當科創走廊串聯起杭州灣南岸創新極核,這場跨越山海的深度耦合,或將重塑長三角南翼的經濟地理版圖。
邁向重磅城市群
寧波和紹興地域相連、人緣相親、經濟相融。如今,甬紹一體化開啟新篇章。《框架協議》明確“共創世界級灣區創新合作新高地”的戰略定位,共擔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唱好杭甬“雙城記”、建設浙江大灣區等戰略使命,集成發揮區位優勢、產業優勢和人文優勢,做深“錯位+協同”“港+城”“陸+海”文章。
共創世界級灣區,城市群協作是關鍵。縱觀東京灣區、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三大灣區發展經驗,在發揮核心城市職能與產業外溢擴散過程中,其他城市尋求與之錯位發展的產業結構道路,從而使灣區經濟發展形成合力。
甬紹一體,同樣在產業協同、有效治理等方面探索發展路徑。比如,寧波的余姚、慈溪和紹興的上虞深化“邊界地區”共生共融共治,針對毗鄰地區綜合執法“空白地帶”“交叉區域”等問題,聯合開展跨域執法,探索跨區域社會治理新路徑。
又比如,寧波的奉化和紹興的嵊州、新昌正在推動共建“特別合作區”,加快交通同網、產業同鏈、文旅同興。三方攜手打造浙東黃金旅游線,共同打響“浙東唐詩之路”文化金名片。
合力打造毗鄰地區協同發展先行區,這是兩地的共識,在《框架協議》中得到明確:以共建“特別合作區”的理念,推動甬紹毗鄰地區融合發展,攜手打造浙東大運河文化和四明山生態文旅休閑體驗區。
“你中有我”深度融合,甬紹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等方面實現協同聯動。隨著交通基礎設施加速建設和產業協同聯動不斷強化,兩地在浙江乃至長三角的經濟版圖上持續協同發力、輸出動能,正成為更具潛力和影響力的“重磅城市群”。
尋求更高價值鏈
城市之間的抱團互動,如同引力場,不同能級、勢差的城市通過相互作用,逐步形成穩定的系統和緊密相連的共同體。
在這一過程中,產業扮演著重要角色。以甬紹為代表的杭州灣區域,是長三角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的基本盤和動力源。寧波和紹興,產業鏈協同空間巨大,正在尋求全面對接匹配,實現高水平的互融共通。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紹興一家制造企業因為寧波的材料供應和杭州的設計支持,讓他們的生產成本降低了15%。這種三方奔赴,不僅是政府的戰略,更是企業的真實需求。
2024年,環杭州灣現代紡織服裝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寧波和紹興是主體。該集群擁有強大完備的產業鏈,能夠實現“從一滴油到一件衣”的全流程生產。
“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產業化—應用推廣”全鏈條政策體系賦能,一個包容共享的產業生態正在形成。該集群集聚12萬余名高技能人才,吸引大批風險投資機構,並舉辦世界布商大會、寧波時尚節等行業重量級活動。
通過產業聯動尋找更高價值鏈,是一體化的題中之義。《框架協議》指出,將迭代建設環杭州灣現代產業帶,加強兩地產業分工協作和優勢互補,深化寧波舟山石化上游原材料提取與紹興石化下游精細化工生產合作,共同建設世界一流萬億級綠色石化產業集群。
基於環杭州灣大灣區的戰略定位,高能級平台建設進一步提升了甬紹一體化的整體格局。比肩世界級灣區,高能級平台、高端產業和引領性項目布局是關鍵。打造灣區高能級戰略平台,已成為甬紹一體化建設的標志性成果。
寧波前灣新區與紹興濱海新區開展戰略合作,形成以集成電路、汽車制造、綠色石化、新材料、生物醫藥、智能裝備為代表的特色產業集群。兩大新區獲批省高能級戰略平台,前灣新區智能汽車、濱海新區集成電路都被命名為“萬畝千億”新產業平台。
根據兩地達成的共識,雙方將深化重大產業平台合作,協同建設前灣新區—濱海新區—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高端產業協作聯動區,推動產業錯位發展、優勢互補,共建杭州灣南岸高端智造走廊和新質生產力先導區。
增強同城化體感
城市間的攜手發展,互通互補,讓區域更具溫度。某種程度上,老百姓對公共服務“同城化”的體感,直接考驗著一體化的“成色”。
近年來,寧波和紹興在城市規劃、產業升級、交通互聯、平台建設、文旅交流和公共服務等領域的合作已是“百花齊放”。從湯浦水庫、欽寸水庫實現跨區域供水,到貫通杭州—紹興—寧波城際列車的運營,再到鎮海中學嵊州分校揭牌開學,兩地人民的情誼愈發深厚。
“一體化不是口號,而是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便利。”寧波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框架協議》中,從城際鐵路到跨市醫保結算,一系列民生合作清單正在落地。
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構建立體化、高效便捷的交通“一張網”,是城市一體化建設的普遍規律。跨越147公裡,全程2小時,可直接刷寧波或紹興公交卡、微信乘車碼、支付寶乘車碼或單程票進出站。一趟列車讓杭紹甬三地邁入“城際公交列車”時代。
兩地《框架協議》中,交通元素佔據重要地位。例如,暢通兩地國道路網,共同建立杭紹甬城際列車協同推進機制,協同開展沿杭州灣貨運鐵路通道研究等。
作為浙東引水的重要水源地工程,欽寸水庫由新昌和寧波分別按51%和49%的比例共同投資建設,每年向寧波提供大量優質水資源,有力補充了寧波城市供水。
水資源的共享,讓寧波與紹興的抱團更加緊密。《框架協議》指出,將深化甬紹域外引配水合作,持續加強欽寸水庫、湯浦水庫等引水合作。
基礎設施聯通和區域規劃對接的最終目的,是增進民生福祉。寧波和紹興的一體化建設,正推動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資源在區域內共建共享。
從產業協同到民生共享,甬紹一體化正從“物理連接”邁向“化學反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